已故曹真的這句評語,不僅魏國君臣皆知,大漢亦不陌生。
若是司馬懿得悉鄭璞竟然督兵孤軍往鳴沙山而去,必不會放過將之圍殺的大好機會。
以彼司馬懿之智,絕無可能不作策應之舉。
如令鎮守在高平城的毌丘儉別遣一部兵馬出擾隴右,便讓趙廣部無暇分身了。
有秦朗的虎豹騎與殘剩的關中精騎牽制著馬岱與姜維、夏侯儒的幽并精兵牽制魏延部,鄭璞連就地結寨固守待援的希望都沒有。
趙廣的三千騎,亦不能轉去河西。
從朝廷的角度與利益而言,采用鄭璞之策,乃是上上選。
舍小而利大嘛。
此策,取與否
素來果決的丞相,一時竟無斷。
讓此策目的達成而又有驚無險。
然而,從丞相自身的情感而言,他并不想讓鄭璞去弄險、自陷困境。
可以四兩撥千斤,何必要勞師動眾陷入不利之地呢
況且,以魏延尤其善攻與馬岱、姜維等人的將略,未必不能突破魏軍的牽制,順利趕去與鄭璞部合兵,且戰且退。
夷陵之戰后,大漢可稱梓才之人本就不多。
而奪回隴右復涼州后,得到可稱上士之人唯獨姜維罷了。
雖說兵者兇也,督兵臨陣必然要承擔風險。
但在丞相對身后的綢繆里,鄭璞乃是日后要肩扛“克復中原、興復漢室”旌旗之人啊未來的國之砥柱啊
待最后一縷落日的余暉消失在天際外,保持了好久寂靜的王平,終于忍不住低聲打斷了丞相的思緒難決。
“嗯”
安能明知此行兇險,還讓鄭璞往赴呢
“丞相,該歸營餐食了。”
依言走下城頭之時,還不忘喚王平一并前去用餐,“子均同往。”
“諾。”
被驚醒的丞相,略作鼻音。
待看到城頭之上一片火光通明后,才恍然而笑,“一時思慮太深,倒是忘卻時間了。”
側頭來顧,丞相莞爾打趣反問道,“子均可是有高見乎”
“不敢不敢”
恭敬而應,亦步亦趨的在后的王平,看著丞相因為腿腳不便而有些艱難下城時,不由問了句,“丞相方才乃是在思慮兵出乎”
“嗯,對。”
不由,丞相暢懷,贊許的點了點頭,“銳氣可嘉嗯,魏文長還與你說些什么了”
聞言,王平搔了搔鬢角,努力回想了好一會兒,“尚有言及待到他日我軍兵進關中時,前將軍欲自請精兵萬人,出子午谷襲長安,一戰還于舊都。”
頓時,王平面有赧然之色,“末將哪敢有高見。只是覺得彼逆魏者屢戰屢敗,一如前將軍所言的土雞瓦犬般。我軍兵出之日,必乃大勝之時”
“呵呵”
亦令緊隨其后的王平猝不及防之下,差點沒撞上。
乃我言辭有誤
咦
倏然間,丞相腳步一頓。
正當王平心中詫異,且帶著些許不安時,丞相卻回過頭來,輕輕頷首,“文長勇而有謀,子均當勉之。”
言罷,再行。
就是較之先前,腳步明顯輕快了許多。,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