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儒的書信,三日后才轉到司馬懿手中。
因為他并不在安定郡朝那縣,而是已然督兵趕來了右扶風陳倉城。
花費一歲有余的時間綢繆、半年的時間布局與殫精竭慮,他終于迎來了戰略達成的今日蜀相諸葛亮出兵了
逆蜀不顧國力不足與糧秣不豐,終于踏出了窮兵黷武的第一步。
對此,司馬懿既是欣慰又是凜然。
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老謀深算如他,不會在曙光已然出現之時令事情有疏忽或紕漏。
尤其是,逆蜀即使出兵了,路線與戰略亦和他臆想中的有所不同。
不知何緣由,蜀相諸葛亮竟是走陳倉道出大散關,而并非是蕭關
若逆蜀出蕭關而來,便可依仗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不管是南下襲右扶風諸城抑或北上進烏水河谷切斷在河西魏軍的糧道,皆能審時度勢而為、恣意自如。
且逆蜀自從占據隴右以來,大兵與糧秣的囤積皆在天水冀縣,從蕭關出兵還能省卻了糧秣輜重轉運的繁瑣。
但若走陳倉道出大散關,劣勢便多了
一者,陳倉城乃是堅城也
昔日涼州失綱時,便有叛軍圍陳倉攻打近三個月而未拔之事。
那時還導致了自號“合眾將軍”的叛軍首領王國,被韓遂與馬騰共力廢掉的內訌。
另一,乃是糧秣轉運之難。
走崎嶇逼仄的陳倉道,無法借用畜力,糧秣輜重唯有依靠人力轉運,這將極大的加重了士卒的負擔。
且武都郡乃山巒起伏之地,并不盛產糧秣。
蜀軍從此地出兵,還需從漢中抑或隴右將糧秣轉來,平添了無數損耗。
遠的不說,昔魏武曹操征漢中張魯時便是走陳倉道,亦曾因為糧秣轉運艱難一度生出罷兵之念。
最后,乃是戰場的局限。
陳倉城坐落在汧渭之會寶雞、渭水的北岸。
逆蜀若想圍城或攻打,就必須要搭建浮橋渡過渭水才可。
在魏軍眾而蜀兵寡的實況下,就會暴露出一個致命的缺陷來若逆蜀不悉數渡過渭水全力來戰,陳倉便無有危機;但若悉數過河了,又要面臨被截斷歸路的危險。
司馬懿可依仗著兵力優勢,別遣數部精銳從郿縣逆著渭水而上,將散關口給占了
屆時,蜀軍將面臨進退維谷、糧道失據的局面。
淪為甕中之鱉
事實上,在戰事綢繆之初,魏國雍涼各部將率皆有斷言,若蜀相諸葛亮按捺不住出兵,必乃取道蕭關耳
但事情就是如此的蹊蹺。
蜀相諸葛亮竟僅督兵三萬,便膽敢從武都大散關而出
這便是司馬懿心有凜然之故。
他并不認為蜀相諸葛亮連如此顯而易見的危機都無法預料到。
事有反常必有妖。
故而可斷言,彼必有所依仗也
然而,蜀軍何所依仗邪
司馬懿督兵至陳倉扼守后,對此仍舊百思弗解。
尤其是蜀軍至今還在陳倉道谷口處臨水清江河落營,并沒有靠近渭水,更莫說將欲進圍陳倉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