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權與陸遜計議的定策中,他與陳表的職責不過是抵達勺陂,阻止魏國水軍南下救援合肥城、與丁奉部并力守住東淝水入勺陂的河口,讓陸遜與全琮的后續大軍能暢通無堵的走水路直抵壽春城下罷了。
事已然,何必作無謂之戰呢
帶著如此念頭,諸葛恪便鳴金收兵,緩緩退往成德縣落營而守。
還很細心的讓丁奉部的騎兵,陳兵在側警戒與策應,以防魏軍追來。
自然,他是多此一舉。
魏軍怎么可能趕來追擊
馳援趕來的文欽部士卒本來就很少,且一個晝夜都在舟船之上顛簸,不僅比吳兵更疲憊,連戰力都無剩幾分。
南船北馬,并非一句虛言。
至少,從汝南郡安城趕到勺陂的兩千余魏兵,有一大半都在吐得七葷八素、手腳發軟。
而那些固守內營的魏國水軍,因為不少被派遣去轉移戰船,留下鏖戰的士卒并不多,歷經了驟然被襲擊的恐慌與小半個時辰的拼死廝殺,已然到了強弩之末,
如果諸葛恪再果決一點,讓丁奉領騎兵繞后襲擊鼓噪而來的文欽部,讓抵御水軍見援兵被阻擋或擊退,他們便士氣崩潰、無心再戰了
唉,可惜了。
有時候求穩妥,反而喪失了大好機會。
并不知道自身錯過良機的諸葛恪,督兵至成德縣落營后,還一刻都不敢耽誤的構建守御工事、以北魏軍來奪回此入河口呢
是時,受朱桓所遣的五營將秦晃領軍趕至。
得聞事情經過后,便出言邀請諸葛恪與陳表等部一并進軍壽春。
但被拒絕了。
理由很充分,有二。
一者,乃是諸葛恪等部的職責所在,不敢妄自行動,以免誤了陸遜與全琮所督的后續大軍之功。
另一,則是他們剛剛歷經戰事,疲憊不堪。
且方才魏軍都有援兵趕來勺陂了,壽春那邊焉能無有防備
再進軍壽春,也不過是徒勞而已。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此言反而令秦晃更加堅定了長驅至壽春城下的心意。
他覺得既然魏軍已然馳援勺陂了,那么如今留在壽春城內的兵馬必會很少,如果他先人一步趕到城下落營,隔斷馳援勺陂的魏軍回防,待后面朱桓親自趕來時,壽春城將變成了守軍稀少的孤城了
亦是說,一旦他與全琮堅持到陸遜與全琮趕至,壽春城被攻陷將成定局
帶著對功績的冀望,他遣信使歸去將自身的思緒告知朱桓,請其加速進軍為后援,然后就帶著本部三千兵馬長驅北上。
信息不對等導致做出錯誤決策,他的結局便可預見了。
7017k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