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他如何不心喜呢
不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戰事兇險,在沒有為雒陽中軍輔路開道、達成大軍疾襲濡須塢的戰略目的之前,萬事皆存在著變數。
故而,行軍于途時,他約束士卒不可因貪口腹之欲而射殺鳥獸,更不可起淫掠之念而沿途侵犯藏在山澤蠻民落邑等等,以免走漏了風聲而泄漏行蹤。
但在有心算無心之下,一切都是徒勞。
待他進軍至七寶山西側,藏身于山谷中歇疲時,早就依仗慣于翻山越嶺的山越精兵設伏在側的諸葛恪,號令各部齊進,將山谷各個出口都給堵住了
得報,韓綜大驚,滿腔的未來冀望瞬息間冰消雪融。
既然彼江東突如其來將他困于山谷,必然是早就洞悉了魏軍攻打濡須塢的意圖,他還作何期待且他知道一旦戰敗被江東所虜,自身將迎來什么結局。
是故,他當即身先士卒,帥厲麾下敢死兵決絕突圍。
然而作全準備的諸葛恪,豈能容到手的功勞離去
見韓綜決死突圍,他同樣將將旗立在山谷口督戰,親自執鼓激勵將士死戰。
兩軍皆舍生忘死、寸步不讓。
但吳軍終究是占了地利與士卒更眾,且是設伏功成一方的士氣正銳,饒是韓綜數次親自登鋒履刃、身披數創都無法突破重圍。
只得暫退入山谷內,讓士卒休整后再作突圍之念。
然而,他沒有機會了。
敢死兵,是孫權從江東各郡縣選拔驍勇者組建的,兵卒的家小皆安置在吳地。而昔日韓綜叛吳入魏時乃在武昌駐軍,隨行者僅是其父棺木以及母族的男女老少。此事后,江東有司稟孫權,將敢死兵的家小依律追責,世代皆罰為軍奴。
諸葛恪便是基于此,趁著韓綜攻勢消弭時,讓將士們齊聲招降,聲稱昔日叛逃罪在韓綜,孫權亦僅是想誅首惡而不責眾。若是敢死兵們將韓綜誅殺、提首來降,他便免眾人從叛之罪,且會向孫權進言,為他們家小求免世代為軍奴的命運。
敢死兵成建十余年,在江東時便深受孫權厚待。
當日從叛,不過是被韓綜所誆騙罷了。
且入魏后他們常被魏國其他部署所排斥,正值被困死地、突圍無果時,得了諸葛恪勸降之言,做出的選擇便可預知了。
畢竟韓綜為人貪鄙,不如其父韓當多矣
亦不能得敢死兵之心。
日暮造飯時,敢死兵諸營將主密謀,將韓綜及其左右皆殺之,提其首詣諸葛恪而降。
得報,諸葛恪大喜過望。
先是好言安敢死兵諸人之心,且賜下酒肉等物以示誠意。
待他們信以為真、放下警惕之心后,是夜集各部山越精兵驟然殺入山谷,將棄械而降的敢死兵盡誅
7017k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