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鄭璞沒有解釋,而是一放下酒盞便徑直發問,“相傳首領遠赴漠北之前,尚有做書信與賊子劉豹一笑泯恩仇之事”
“有此事。”
拓跋力微倒也沒有否認,點了點頭,朗聲說道,“不過,將軍倒不必疑我部誠意。我部先前與劉豹多次互攻,血仇非是一封書信可化解的。”
“呵呵”
不由,鄭璞囅然而笑,擺了擺手,“首領誤會我意思了。首領親赴我宴,我焉能不信貴部之誠”
的確,他沒有質疑過拓跋力微的誠意。
利益才是唯一能保障約定與共盟的準繩。
就如大漢與江東一樣,合合離離了好幾次,不就是利益使然嘛
更莫說是奉行弱肉強食、強者為尊的游牧部落,要不要撕毀盟約只看是否有利可圖。
“我所問此事之意,乃是想知道,若首領再作書與賊子劉豹,聲稱愿意與他約為兄弟、共力占據河套,彼能信幾分”
呃
乃是想我部假意與劉豹聯合,然后在漢軍前來攻伐時臨陣倒戈
聞言,拓跋力微有些愕然。
好一會兒,他才輕聲說道,“若河套局勢與劉豹如今處境皆如將軍書信所言,彼倒不會回絕我部共力之事。然而,將軍,我部畢竟與他有血仇,即使我與他共盟了,他亦會對我部懷有戒心、嚴加防備的。”
“哈,他若愿與貴部共盟,我等所謀之事可成矣”
頓時,鄭璞拊掌而笑,亦不再多言其他,徑直將心中所思一一道出。
原來鄭璞的借刀殺人之計,不僅是鮮卑拓跋部,尚有魏國
因為魏國對劉豹有貳心了然于胸,亦會處處防備。是故鄭璞便想讓拓跋力微去挑撥劉豹與魏國日漸惡劣的關系。
比如,拓跋力微暗中作書去與劉豹約定共盟,且奉上合謀并吞其他部落之策鮮卑拓跋部先歸來河套搶奪牧場、威脅魏國郡縣的安危;隨后讓劉豹以先前的血仇為由,向魏國討要糧秣輜重去領兵攻打。
如此,魏國自是嘉勉劉豹且促使事情付諸于行的。
而劉豹與拓跋力微可私下瓜分了這些輜重,然后雙方在假意互攻之余,將戰事殃及到其他小羌胡部落的棲息地,順勢占領牧場與并吞
這樣雙方都可以得利、趁機壯大自身部落。
只要如此反復幾次,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劉豹必然會慢慢對鮮卑拓跋部改觀,亦是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
拓跋力微可讓部落小帥在劫掠其他部落時,假裝不慎落下魏國給予劉豹的輜重,再故意放走一些活口,就能讓魏國知道劉豹陽奉陰違之事了
到了那個時候,魏國與劉豹必然互攻。
而劉豹更會將鮮卑拓跋部當成真正可信賴的、可并肩抗魏的助力。
無他,因為他知道鮮卑拓跋部不可能與魏國媾和。亦是說,屆時只要拓跋力微有心,就不難尋到襲殺劉豹的機會。
唯一缺點,則是這個謀劃環節比較繁瑣,實施起來很難把控。
且在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拓跋力微聽罷后,沉吟好久,亦指出了這個問題,“將軍所謀,環環相扣,必能建功然而我與我部族眾皆是魯莽之輩,恐難執行如此繁瑣的謀劃,到時反而誤了將軍美意。”
“此事首領可無憂”
不料,鄭璞暢懷而笑,指著旁邊的黃崇說道,“此乃我大漢后輩俊才,亦是我將遣貴部隨時為首領參詳之人。”
7017k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