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哪怕魏國雒陽中軍趕來增援了,吳軍仍然擁有著絕對的兵力優勢。
造成這樣的局勢,并不止于吳國全力以赴之故。
一來,先前的石亭之戰,被重創的魏國東線各州仍舊沒有恢復戰爭底蘊。
另一則是如今的淮南,除了吳屬的廬江郡之外,已然渺無人煙。
諸如六安、博安等縣以及新豐郡等地的黎庶,在合肥新城易屬后魏國便悉數遷徙走了。
在避免黎庶遭江東擄掠的同時,亦會讓吳國的進軍范圍擴大了許多。為了保障后方的安危,魏國自是要增添許多戍守點,遣兵修筑防御工事守備。
如此情況下,魏國在淮南的兵馬,除去駐守壽春萬余人與在八公山之上孫禮的五千將士外,僅有滿寵部三萬人以及駐守在淮水北岸的兩千騎兵。
至于屯在雒陽的中軍,除去守備的必要兵力外,曹叡每每遣來馳援淮南或荊襄的兵力大致是四萬步騎。
以吳軍如今動用十萬余兵力計算,自然是占有兵力優勢的。
唯有的擔憂,則是魏國步騎在平原陸上作戰,戰力要比吳國更強悍。
尤其是以驍銳著稱的雒陽中軍,在以往的魏吳戰事中常常能以寡敵眾,且勝之。
全琮心中將陸遜此番調度謂之賭一把,乃是賭時間差。看他與陸遜左右夾擊滿寵部更早成功,還是雒陽中軍長驅斷掉吳軍歸路更迅速一些。
因為吳軍若是擊潰了滿寵部、得以入淮水,便是可長驅入中原腹心之地,亦不需要擔憂歸路了
當然了,戰事還有另一種可能。
如魏國雒陽中軍并沒有截斷吳軍歸路的意圖,而是選擇更穩妥的戰術,徑直前來安豐郡或陽淵與吳軍決戰。
是故,全琮亦采取了很穩妥的進軍方式。
至安風縣后,他乃是讓丁奉部將騎兵散布在外圍警戒。
別遣送諸葛恪與陳表前去攻打安風津。
能不能攻破、讓吳軍從此津口渡過淮水皆無所謂,但他們必須遏制住渡口,不讓雒陽中軍順利過河,拖延彼等抵達戰場的時間。
而他自領大軍從安風縣轉去陽淵。
臨發,乃從軍中選拔了六千敢死之士為前部,令任度與張震督領先行。
任度與張震先前皆是隸屬朱桓的部將,臨陣果敢不惜命,乃是全琮部之中為數不多可領攻堅之任的人了。
陸遜部的行軍與他相差無幾。
亦重金募得了五千死士,以志節慷慨的留贊督領作前驅,自身督領大軍在后望著陽淵而來。
而在陽淵,當斥候將吳軍的舉措上稟時,滿寵長長舒了一口氣。
曰“事濟矣”
注1木城,古代安放于城外或城垛之守城戰具。漢書陳湯傳“土城外有重木城,從木城中射,頗殺傷外人。”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五“木城,用大小木為之,每扇闊五尺,高堞五尺,滾木二道,贅大竹釘,浮于栓上。約可二人負之而行,輕重適均。在城上,則立在垛口,防夜襲登;在手兵中,可肩而下營,立成營盤。”,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