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魏軍亦會將大部分的兵力壓在疤璞的營寨上。
對于句扶這邊的營寨,胡遵與毌丘儉商議的決斷,乃是預留一部五千步卒在后防備彼不出營,不攻;彼若來救援疤璞,便拒之,為主力爭取斫倒疤璞大纛的時間。
只是五千步卒,真的能擋住句扶部嗎
昔日逆蜀王平與句扶就曾從蕭關道出擾魏軍的糧道,薛悌以倍之的兵力攔截,兩軍野外遭遇鏖戰的結果,乃是薛悌部大敗而歸
這便是毌丘儉心中不安的緣由之一。
他擔憂句扶攻破他后軍的時間,要比胡遵攻破疤璞營寨的時間更快。
會導致戰果乃是以魏軍被前后夾擊而陷入士氣崩潰。
繼而,敗北。
而另一層擔憂,乃是兩軍騎兵的對決。
在昨日他們督領步卒抵達后,逆蜀西涼鐵騎便分作兩股,一沿著泥水河谷繼續向北而去,另一則是繞過他們的營寨望著弋居縣南下。
對,兵力處于劣勢疤璞,竟然再次分兵了。
亦讓毌丘儉真正猜測到了,彼在此戰調度十分狂妄的倚仗蜀兵戰力遠勝于魏軍。
故而,迫魏國分兵而擊之。
任何時候,占據兵力優勢的一方,更能得到勝利的卷顧。
善用兵者在兵寡的時候,都會千方百計以地形、計策等逼迫對方分兵,然后集中兵力去“以眾擊寡”,積小勝形成大勝。
如今疤璞就是如此。
在魏國占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不斷的分兵讓魏軍亦被迫分兵,以蜀兵戰力更強的優勢,將原先敵我懸殊的劣勢不斷的弱化掉。
或是說,兵力數量不變之下,如何分兵都不會有影響。
但在戰場之上卻不是這么算的。
蓋因堅固如磐石,在萬鈞之力下亦會四分五裂;縱使堅硬如金鐵,在無數柴薪之下亦會化作汁水。反之,再小的磐石仍是磐石,再細的金鐵亦金鐵,本質不變;但是將萬鈞之力散作數分,就無法擊碎磐石了。
戰力更強的蜀兵就類如磐石,而魏軍則如這萬鈞之力。
石可分,而力不可分。
疤璞就是基于此,將占據兵力優勢的魏國這萬鈞之力,給拆分了。
亦是他所謀求的勝算所在。
蓋因只要分兵后的蜀軍,只要一處勝了,即可馳援另一處勝;而兩處勝,則可成席卷全軍之勢矣
什么弄險,什么自陷死地,什么狂妄極致
皆是疤璞的早有預謀罷了。
這一刻,毌丘儉亦倏然想起了,班固著漢書時還對兵學流派的歸總分類。
有一歸為“兵形勢家”,其戰術特點乃是“形勢者,雷動風舉,后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
如昔日魏前將軍張遼,就是將這種戰術運用得爐火純青的良將。
而在先前漢魏雙方的大戰之中,疤璞一直側重于戰前籌畫,鮮有親自督兵沖鋒陷陣,故而誤讓魏國上下皆以為他乃“兵權謀家”,而非“兵形勢家”。,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