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郭淮還加強了戒備,且繼續鼓舞著將士們的堅守之心,寬慰著士卒們魏國天子曹叡與雍涼都督司馬懿一定會督兵復來的。
但這種話語,他自己的部曲都知道不可信。
軍爭非兒戲
更莫說是這種動用十萬大軍、決定國運的傾國之戰。
一朝罷兵很輕易,但再復來的時間至少也得二三歲之后吧
二三歲后,陳倉內城早就被漢軍攻陷了,早就戰死的他們連尸首都腐爛殆盡了
慢慢的,逃亡的士卒越來越多。
當郭淮安排的巡夜戒備的督隊都開始逃亡后,他便放棄了無謂之舉。
有心盡忠,但無力回天的矣。
在讓士卒們自開內城門投降之后,沐浴更衣的他,披掛整齊的自刎在魏國的旌旗之下,給魏國再添了一死忠之臣。
丞相得悉后,乃讓人將他葬在了渭水南畔。
不止是因為憫其豪烈。
郭淮出身簪纓世家,父祖皆是大漢臣僚,其祖父郭遵更是“八儁”之一。
父祖久沐漢恩,而子孫則甘愿為魏國盡忠,可見昔大漢自靈帝以后喪失了多少人心,多少良俊之士覺得漢室不可興。而如今大漢想重新建立威信、想裨補先前漢室的天下觖望,勢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陳倉內城告破,且到了秋收后的農閑時間,各部士卒也迎來了輪番歸去休沐的欣喜。
而關于伐吳與扼守關中的部署,也在各部休沐之中悄然推進。
先是關中的守御。
驃騎將軍督領三萬大軍,轉去岐山駐扎;姜維則是督領一萬五千將士進入了五丈原,構筑營寨與防御工事,為翌年的屯田綢繆。
他們兩部對望落營,將是遏制抵御魏軍的中堅。
而車騎將軍吳班坐鎮陳倉城、關中都督向寵與趙廣部轉去雍縣,督促士卒守御與軍戶屯田,為魏延與姜維兩部供應糧秣。
對于隴東的部署,則是變化最大的。
安定太守張嶷則是兼領北中郎將,以安定郡為腹心,遣官吏入北地郡、并州上郡與西河郡傳授耕種技巧、修繕鄉邑村落塢堡以及開設學堂等,讓漢家遺民與羌胡部落重歸王化。
離唐芒歸他節制,從中協助安撫關北四郡。
離唐芒如今改名為劉忠了。
丞相上表為諸將請功,讓天子劉禪得悉了他的事跡,乃賜他劉姓名忠、授建武將軍職,領本部如故,以嘉其忠義。
而王平部則是轉入漆縣駐扎,扼守涇水河谷,歸魏延節制。
同樣歸魏延節制的,還有西涼鐵騎。
這些兵馬便是大漢留在關中與隴東的全部。
諸如關興、鄭璞、句扶與柳隱等人皆留下本部兵馬,帶著應募的魏軍俘虜歸去巴蜀演武,綢繆伐吳的戰事。
就連丞相自己都歸來漢中了。
乃表請胡濟為漢中太守,轉去黃金戍圍駐守、修造舟船與囤積糧秣等,做足將要出兵東三郡的姿態。而原先駐守漢中的虎步監孟琰,改職歸去南中鎮守,讓馬忠與霍弋等人能分身,進軍交州。
是的,收編魏軍俘虜進攻交州的建議,丞相并不認可。
因為知道鄭璞的隱晦用意。,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