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簡面無異色,輕聲謂之,“大王,簡所指者乃燕王。”
燕王,乃是魏武之子曹宇。
為人性情恭順溫和,少小時便與天子曹叡相善。
是故,曹叡即位以來一直對他很親近,不僅沒有遣去就藩,長使之留在鄴都城看護宗室,且隨著先前秦朗督兵在外已經被招入雒陽伴隨左右了。
若是曹宇愿意趁著天子曹叡心情好的時候,能為曹志美言一二,說定事情就能成功了。
畢竟,曹叡已然讓廟堂諸公對六代論計議了嘛。
說明他是有從宗室取才打算的。
且隨著曹植的故去,曹志已然不可能成為動搖國本的威脅了。
“乃燕王”
李簡話語甫一落下,曹志頓時神采飛揚。
但很快,他又恢復了氣餒之色,“只是孤與燕王交情爾爾,且不得謀面之時,縱使作書求之,恐燕王亦不會冒著觸怒天子而周全于孤。”
呼
聞言,李簡悄然舒了一口氣。
入魏那么多年,如履薄冰了如此之久,他終于可以圖窮匕見了。
按捺著心中的激蕩,李簡躬身作禮,慨然而請,“若大王不以簡粗鄙,簡愿親自前往,為大王說燕王謀全此事。”
呃
當即,曹志愕然。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謀面不過數日的李簡,竟甘愿自請為他所驅,他自然有些猝不及防,亦不由戒心頓生。
但轉念一想,似是自身也沒有什么可容李簡惦記之處,便又稍緩了心思,試言道,“文策好意,孤銘感五內,但不敢勞文策勞頓耳。文策本無有仕途之意,能為孤進言已是難得,孤安敢復勞文策奔波邪”
“大王此言謬矣”
不料,直起身的李簡,卻出言反駁道,“簡非為大王奔波,乃為自身所求耳。”
何所謬
曹志啞然,弗能解。
而李簡亦不等他發問,便徑直道出了緣由。
“大王,簡乃河西人,源于先前行刺蜀鄭子瑾之事,為不牽連宗族,委實是不得已離鄉梓游學避禍,亦常期我魏國復河西之日,容我得歸鄉梓之時。今甘愿為大王奔波,亦是此由。大王身份使然,難以啟用于廟堂,然而若天子用之,必可令天下有識之士皆知天子勵精圖治,進才不問過往、不論前咎也亦可令我魏國上下戮力一心也所謂眾志成城,若我魏國奮勇,將蜀兵逐出關中,復隴右與涼州不難也,簡歸鄉梓亦指日可待也”
“原來如此”
聞言,曹志感慨萬千,步前把其臂而謂之,“文策有此心,孤若不從,心何安也”
復問曰,“只是游說燕王,文策意欲何為”
答曰“回大王,簡所思者,無非五斗教耳。”
“大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