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乃是前漢武帝滅掉南越國后設立的州,時稱交趾刺史部,一直到漢獻帝的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才改稱為交州。
從名稱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滲透之慢。
或是說,昔日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能傳承近百年,很大的緣由,是中原王朝素來不重視嶺南這片百族越之地。
同理,可供大軍同行的道路亦很少。
如大漢若是想從南中進入交州,可選擇的地方唯有兩處。
一者,乃是傳統的牂柯古道。
沿著牂柯江北盤江紅水河河谷南下,可入交州郁林郡、直至南海郡的番禺今廣州。
昔日前漢武帝在五尺道的基礎上,開辟了往牂柯郡的南夷道且征服夜郎國,最大的緣由就是為了打通并控制這條通往嶺南的水路通道珠江水系。
只是這條河谷險灘太多,且在雨水充沛時節常有山洪或泥石崩解等危險,故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澹出人們的視線。
另一,則是益州郡建寧與云南郡的兩條水路。
分別是沿著禁溪盤龍江與西隨水紅河河谷南下,直接抵達交趾郡的腹心紅河三角洲平原之地。
此兩條水路,乃是現今商貿往來最多的路線。
如先前士燮稱雄交州時,便經常從此路線購入滇馬作為歲貢奉給孫權。
夷陵之戰后先帝劉備崩殂,士燮招誘雍闿叛亂入吳、接受孫權封授的永昌太守,雍闿奉上依附江東的誠意,同樣是從此路線將新上任的益州太守張裔押入交趾轉給士燮,再由士燮轉去給屯兵在番禺的呂岱。
而丞相在討平南中叛亂后,將牂柯郡的南部與益州郡東南角分析而出、設置興古郡的最大緣由,就是為了更便利的控制這三條通行交州的道路。
是故,被孫權遣來交州的呂岱,在守御部署上重交趾而輕郁林,也是幾可預見的。
乃是令副將劉纂為別督入郁林郡,遏制漢軍從牂柯江河谷入擾。
其中,劉纂以四千余人駐軍在布山縣,而部將聶友則是領兩千兵馬進入郁水右江河谷的增食縣駐守;而高涼西部都尉錢博則是被呂岱招來領方縣,以本部兩千余人駐守。
劉纂是孫權次女非是孫魯育之婿,乃鎮守后方的不二選。
聶友則是豫章郡人。
字文悌,出身微末、少為縣吏,文武兼備。
虞翻被孫權流放交州時,聶友護送出縣,因而被虞翻所贊賞,舉為郡功曹;后被太守遣入京都建業,復被諸葛恪賞識,不吝折節下交、引以為朋。
諸葛恪的才學,乃是江東小輩的執牛耳者。
能被他引為友朋之人,才學自然不會差到那里去,是故聶友開始在江東揚名,且在諸葛恪美言與舉薦之下,被孫權所重用。
錢博,最早是盤桓在高涼的賊寇首領。
后來投降于呂岱,被承襲舊制拜為高涼郡西部都尉,算是甘愿為呂岱效死的嶺南豪右罷。
這也是為何呂岱讓他跨郡領兵而來的緣故。
嗯,高涼最早乃是合浦郡的一個縣,后來被孫權分析而出設郡。
至于重兵扼守的交趾郡,呂岱沒有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