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亦會導致日后大漢想占
據交州的時候,他們不復有依附之心,更不敢將舉族的身家性命孤注一擲在漢軍上。
最重要的,乃是南中偏師不需要擔憂糧秣的供給。
這也是南中偏食與北伐各部以及鄭璞、關興從永安出兵還需先屯田自給的最大不同。
一者,南中稻田一歲可三熟,足以令萬余士卒的糧秣供給無憂。
另一,則是北伐這些年,不管糧秣多么緊缺,朝廷皆不曾從南中征調糧秣。
蓋因從南中轉運糧秣入巴蜀,僅是沿途就要損耗掉一半,再轉運至隴右或者關中,運糧的士卒與民夫就能將轉運的糧食吃光了
南中五尺道的難行,同樣不亞于蜀北的金牛道。
是故,大漢北伐這些年,對南中只是募兵遷戶與征調如耕牛、滇馬、金、銀、丹與漆等物質而已。
所有人都期待一戰,堪稱眾意難違。
但真正令馬忠做出決策的緣由,乃是在罷了軍議后,私下尋孟琰談的結果。
他是問了丞相在關中的部署情況。
在得知北伐各部仍有九萬大軍藏在關中后,他亦隱隱推敲出了丞相此番對江東用兵的潛在意圖為了誘逆魏雍涼主力自發前來決戰。
亦是說,不管南中偏師如何作戰,都不會影響了北伐大計的。
甚至還有所裨益
江東已然與逆魏同流合污了嘛
只要將江東攻得左支右絀,令彼頻頻催促逆魏出兵緩解壓力,豈不是為北伐裨益了
再者,既然南中偏師有實力、有能力可為國分憂,何故要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鄭璞與關興等人身上呢
“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謂世不乏賢也”
昔黃權的才智乃是巴蜀士人之冠,先帝將他與黃權并舉,亦是激勵與期待他能成為大漢的砥柱之臣。
先帝之猶在耳
今復有天子假黃鉞之信
馬忠如何會甘于庸碌,坐等小了一輩的鄭璞等人傳來捷報呢
是故,心有所決的他允了諸人之情。
在戰術調度上,他則是兼聽了石苞的諫。
以多出南人六千余人的兵力優勢,取兵法的虛實之道。
乃是他自領八千士卒從禁溪盤龍江與西隨水紅河河谷南下交趾郡,牽制呂岱部;別令霍弋督領萬余人從牂牁河谷入郁林郡。
以霍弋部的兵力,再輔之早就潛入交州的沈幽部以及一些暗中依附的豪右,扼守在郁林郡的劉纂根本無法抵御。
這便是先以他為虛、霍弋部為實。
若呂岱不分兵去救郁林郡,那霍弋部便繼續進軍至南海郡,與在郡內的大漢遺臣吳碭部里應外合將呂岱部的后路斷了、讓交趾郡變成飛地
而若呂岱分兵了嘛
那么,他這一路就會從虛轉為實,對守備虛弱的交趾郡長驅直入。a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