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夏侯霸回絕之余,還對朱然遣來之人反詰。
曰“貴軍上庸郡五千士卒不可棄,便將我國士卒性命視作草芥乎”
這樣的回復被使者帶回來,朱然聽罷當即須發皆張、怒不可遏。
蓋因夏侯霸是在強詞奪理。
以兩三千士卒作疑兵,若是漢軍轉來攻擊,徑直返身歸去即可
漢軍哪能追得上
何來“以魏軍士卒性命作代價助吳軍突圍”的指責
這分明是魏軍不愿意出力,想看漢吳相互攻殺、以期坐收漁翁之利罷了。
然而,縱使他明知夏侯霸是在推脫,卻也無法反駁什么。
魏國本來就沒有義務為吳國出力。
復遣使者過去交涉,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而他的副將張梁,則是提出了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求人不如求己,他想引本部四千余人趕去西城,接應唐咨部歸來。
對此,朱然頗為意動。
他無法攻陷鄭璞的營寨,但是以本部牽制鄭璞部還是可以做到的。
哪怕是漢軍丞相部提前得悉了他們的意圖,徑直引兵前來與鄭璞部合兵,他都有信心將之牽制住一些時日,避免唐咨與張梁部的歸路被斷。
但有時候,世事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朱然復遣人去上庸城,將以張梁部作為接應之事知會唐咨時,唐咨卻不打算突圍了。
緣由,同樣令朱然部無法反駁。
唐咨覺得這樣的突圍,必然會讓吳軍死傷慘重;甚至稍有不慎,乃是以張梁部為他陪葬了
畢竟,在東三郡的漢軍不止鄭璞與丞相部。
而漢軍若是從扼守巴山北道的關興部,調遣五六千士卒前來堵水河谷,沖破朱然部的阻攔將他與張梁部的歸來斷掉,陸遜部是無法阻止的。
且漢軍調兵的路途,并不算遠。
至少要比他從上庸城突圍到西城,在走秦嶺北道至堵水河谷要近得多
是故,唐咨不愿意突圍了。
他覺得朱然為了上庸這五千士卒,而讓更多士卒喪命的做法不可取。
好吧。
無奈之下的朱然,唯有繼續進攻鄭璞的營寨了。
心中亦開始思忖著,先前孫權與陸遜將上庸城五千士卒劃入“代價”中,或許是早就預料到了他如今的為難
他沒有答桉。
只是努力用這樣的推測,來寬慰自身無法救援上庸的無奈。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于不知不覺之中,時間已然來到了紹武六年243的正月。
而攻堅了月余時日的吳軍,亦不出所料的罷兵了。
其中,原本做好死傷慘重的朱然部,不過傷亡了四千余人;但可進退自如的陸遜這路,戰果則是令人膛目結舌。
竟喪亡了萬余人,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