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搖擺不定的夫人,看向江梵音的目光頓時熾熱起來。
江梵音起身下跪領賞,朱竹看著那些夫人的視線,哪會不知道這些人在想什么。
她適時站起來道“皇祖母,兒臣帶來的壽禮也是出自江姑娘的未婚夫婿之手呢,您肯定沒嘗過”
嘗過
原來是吃食。
本朝皇嗣不豐,太后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當今圣上,一個是剛因為謀反被貶的禮王。
孫輩的就只有小太子周契北一個,另外一個就是異性公主朱竹,關系還算親厚。
太后難得露出一個笑臉,示意把朱竹準備的吃食端上來。
精致的食盒里擺放著五六個小碟子。
朱竹一一介紹著“這是烤紅薯,這是紅薯干、紅薯園子、紅薯糯米餅”
太后什么山珍海味沒吃過,但萬物都圖個稀奇,這從未嘗過的味道只要不難吃,就還尚可,更何況這幾碟吃食不僅看著賞心悅目,味道吃起來也不差。
“這紅薯是何物,哀家還未曾聽過。”
太后看朱竹一臉期待,自然知道還有后話,便隨意問了出來,暫時不去想小兒子謀反的糟心事。
朱竹一聽,立即拿出一長信箋“兒臣此去平川縣也是第一次聽說,這是平川縣令剛發現的作物,還沒來得及上報朝廷,兒臣得知此物易生長,且畝產驚人,便討了個巧,先一步承報給皇祖母來,愿皇祖母福壽安康,愿天下黎民豐衣足食。”
太后的目光落在信箋上那一句畝產幾千斤上,心底閃過一個念頭,此物可在百鉞民間大力推廣,鼓勵百姓種植,一解糧食之憂。
“好孩子,來,把這個戴上”
太后隨后把自己手腕上的一個暖玉鐲子拿下來,親手給朱竹戴上,若信箋上描述屬實,就是大功德一件。
而她這個太后,把這份壽禮共享于百姓,那便是千古留名。
太后一掃這幾日的陰霾,又撿著信箋上的話贊了幾句;“平川縣令賣紅薯,陛下能得此良臣,是朝廷之福,是百鉞之福奏樂吧。”
朱竹不動聲色地朝著江梵音眨了眨眼睛,作為全場唯二得了太后賞賜的人,她們彼此回了一個心安的眼神。
同一時間,太后又命人把望遠鏡和紅薯給皇帝送去瞧瞧。
坐在隊伍最末的宋伯雪便被叫到了名字。
“好一個平川縣令賣紅薯,宋愛卿心懷百姓,兩功并賞”
太后壽宴一過,眾人都知道了平川縣令賣紅薯的事跡,令人惋惜的是這位小縣令直言心系平川縣百姓,這一生都想致力于建設平川縣的目標上,無意進京為官。
什么賞賜都沒要,就請皇帝賜了個婚。
賜婚對象正是當下大家所熟知的那位六平府知府之女,得了太后賞賜的江梵音。
回到侯府別院,宋伯雪便被江知府一頓劈頭蓋臉地數落。
“胸無大志,效忠于朝廷在哪里不能效忠,有機會進京為官那是大造化”
江知府教育得起勁,宋伯雪含笑聽著,心里默默想著這造化她才不要。
帶著江姐姐回平川縣多逍遙,頂頭知府大人是老丈人,在六平府她可以橫著走了好嗎。
再者她女扮男裝,在這風云變幻的京城很難活得自在,還是回到老地方更安心些。
此刻,宋伯雪滿腦子里只有趕緊回平川縣和江梵音拜堂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