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動作都快點,世安殿下的登基大典就在這幾天。那些魔獸可都還在城外圍著呢,出了差錯小心直接被丟出城去喂魔獸。”
急得滿頭大汗的內務大臣回憶著幾天前在城門口戰戰兢兢問世安宋大師,哦,不,現在所有人都該稱呼他為世安宋殿下了。
回想當時王都的城門口在多日的圍城后被迫打開,被貴族問及“何時登基”后,世安宋殿下站在一眾聽到這句話后突然騷動起來的魔獸前,意味深長地吐出來的那個“盡快”的字眼,內務大臣總覺得這句話背后隱藏著什么脅迫。
盡快到底要多快,那些魔獸為什么會突然在那個時間點湊巧地發出咆哮他要是動作慢了,不能符合對方口中盡快的字眼,他是不是會因此而被認為對新王不滿,最終迫拿自己的血肉去喂養那些饑餓躁動的魔獸
盡管世安宋殿下在離開王都前,在蒙特坎迪素來都有和善、品性高貴的名聲,甚至于在回到王都后也并未下令處死那位舊日的帝王哈斯德五世,可誰知道這位能指揮魔獸的新王究竟是何想法。
過去歷史上像是這種非正常繼位的新王登基的時間點,向來都是王都最為風聲鶴唳的一段時間。
為了防止舊王的臣子再度謀反,新上位的君王往往都會刻意找個合適的由頭,想盡辦法將這些人盡數處理掉。
這位世安宋殿下是不是也打著相同的主意
他是不是也想借著自己的登基大典,用一個模糊的“盡快”的詞匯,來試探王都眾位貴族的想法
內務大臣越想越慌,要不是自己能力有限,他都想直接變出來一個合適的場地和一套合適的衣服,讓世安宋殿下直接登基。
雖然曾經哈斯德五世對他確實不錯,甚至于如今在看到對方被迫退位后還覺得有些可惜,但一想到如今帝國的新王是哪位能操控魔獸,看著遠比教會供奉的神明的所謂神跡還要來得更加神圣的力量,他就喪失了全部的勇氣。
相信不只是他,當眾人在城門口近距離看到那些恐怖的魔獸發出咆哮的那一幕后,王都的這些貴族便同樣也會因此而被驚得再無其他心思。
這大概也多虧了這些年教會對自己神明的宣揚,伴隨著民眾的信仰隨著過去神明驅散獸潮的神跡而越發虔誠的信仰,如今看到了一位能力與他們所供奉的神明等同,細細說起來后可能比那位神還要厲害的宋世安后,幾乎沒人敢生出反抗的想法。
或者說早在王都的城門口朝著世安宋殿下敞開前,王都便流行起了一個人間神明的說法。
有不少人回憶著這位世安宋殿下在離開王都前人淡如菊的圣父形象,都覺得這位世安宋殿下便是來到人間解救蒼生的神明。
他們都說,那是一位自帝國人民對魔獸的恐懼、邊境民眾對獸潮的麻木絕望中降生,前來徹底結束所有痛苦的人間神明。
回憶當初這位人間神明彈奏的那些不屬于這個世界的高深樂器,再加上對方過去似乎只出現在書本故事中的品性,這一切似乎都是這個說法的佐證。
于是在被魔獸圍住王都的那漫長三天里,差不多就已經是他們最后出于忠誠和信仰做出的最后掙扎了。
只是外界雖然在世安宋殿下登基前便因為對方過去的表現傳出了賢名,但內務大臣還是不敢拿自己的命去賭對方的慈悲。
相比起這種出現于眾人口中,僅是述說者期望這位新王能擁有的東西,他更相信過去沾滿了血腥味的歷史。
別說,就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把舊王囚禁、看似仁慈的君王。然而歷史上的那位君王這么做實際上卻只為了能將所有叛黨一網打盡,僅將自己的仁慈名聲和舊王的性命作為引誘所有不利因子上鉤的魚餌。
相信君王的仁慈,不如期待自己的脖頸能比劊子手手里的鋼刀更加堅硬。
內務大臣并不知道,城門口那仿佛巧合一般,所有魔獸一齊咆哮的畫面,僅是控制魔獸的惡龍在又看到所有人都求宋世安登基的傷心事后,悲痛之下使得這些魔獸感覺到他的心情跟著一齊嚎了出來。
現在,對于不知情的他來說,他越想越覺得當時的場景別有深意,恨不得能直接腳踩縫紉機把登基用的服飾加班加點做出來。
“大人,庫房里一時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寶石,登基儀式上用的王冠是否還是繼續沿用過去的那頂”一位侍從就在此時來到了內務大臣旁邊,用有些慌張的語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