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過了魏呈的演示視頻后,言和也跟著清唱了幾句,卻發現了些許瑕疵。
原本魏呈在示范視頻當中,歌聲雖然整體清朗,可卻是帶著淡淡憂傷之感,在言和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歌聲里的時候,雖然也帶有憂愁的情緒,但是卻似乎少了那么一絲絲真摯,聽起來還不如上一首投稿的《夢之雨》讓人驚艷。
如果沒有對比還好,可這一對比魏呈演示的版本……高下立判!
而對音律極為敏感的洛天依,自然也發現了這一點。
“言和,你有沒有經歷過什么值得懷念,且比較傷感的時光,比如說感情…”
正想說出“感情受挫”的樂正綾,猛地想起:言和自小出生在習武世家,打小時候就忙著練武和讀書,哪有時間去談什么戀愛?
于是,考慮了一下后,阿綾只好換了一個語氣說道:
“不然先這樣吧!我看那家伙似乎還有留下一個文字檔,要不要先打開來看看?”
唱了數次,正覺得不太順暢的言和,剛好也覺得口干舌燥,也沒有拒絕這個提議,在拿過一杯水后便隨同旁邊的眾人打開了文字檔。
“咦?這居然還是個故事!”
打開文字檔的當下,洛天依不禁驚呼,緩緩將上面的字句朗誦了出來:
「余少能視鬼,嘗于雪夜野寺逢一提傀儡翁,鶴發襤褸,唯持一木偶制作極精,宛如嬌女,繪珠淚盈睫,惹人見憐。
時云彤雪狂,二人比肩向火,翁自述曰:少時好觀牽絲戲,耽于盤鈴傀儡之技,既年長,其志愈堅,遂以此為業,以物象人自得其樂。奈何漂泊終生,居無所行無侶,所伴唯一傀儡木偶。
翁言且泣,余溫言釋之,懇其奏盤鈴樂,作牽絲傀儡戲,演劇于三尺紅綿之上,度曲咿嚶,木偶顧盼神飛,雖妝繪悲容而婉媚絕倫。
曲終,翁抱持木偶,稍作歡容,俄頃恨怒,曰:
平生落魄,皆傀儡誤之!天寒,冬衣難置,一貧至此,不如焚,遂忿然投偶入火。
吾止而未及,跌足嘆惋。忽見火中木偶婉轉而起,肅拜揖別,姿若生人,繪面淚痕宛然,一笑迸散,沒于篝焰。
火至天明方熄。
翁頓悟,掩面嚎啕,曰:暖矣,亦孤矣。」
整個故事是用文言文敘述的,不過對于身為學霸的言和來說,解讀起來倒是不困難。
故事大致的意思是: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里,有一個能夠看見不同尋常的事物的青年旅客,遇見了一個賣藝的老翁。
老爺子破衣爛衫,年紀足夠半截身子入土,隨身沒半點值錢玩意兒,除了那木偶——那木偶是個嬌貴女孩兒模樣,做工太好,嬌貴鮮艷得剛描畫出來似的,神情栩栩如生,眼角掛著一滴淚惹人心猿意馬,想要隨著一同落淚。
圍著一團火堆,青年與老翁湊在火堆旁邊取暖邊聊著天,話匣子一開啟就再也闔不上了。
只聽得老翁敘述:
他小時候極其貪玩,一聽見清脆的響鈴聲響起就收不住腳,知道是演牽絲傀儡的賣藝人來了,就奔著那小戲臺子去,給三尺紅棉臺毯上木偶來來往往演出的傀儡戲勾了魂兒,一高興,干脆學起了傀儡戲。家里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卻見止不了他,也只好由得他去。
也這么入了這行,演了一輩子。
漂泊過無數山水,賣藝的終究都是賣藝的,除了年輕時一股逍遙浪蕩的勁兒,還剩下什么呢?
沒個家,沒個伴。一輩子什么都沒剩下,除了這么個陪他一輩子的木偶。
孓然一人。
旅客哄了哄,干脆要求老爺子亮亮手藝,而老翁也不拒絕,牽起細絲就開始表演,真給演了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