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兵鎮。
大將軍阡陌長風率領著那支重甲大軍襲掠去往驪山長城以后,函谷兵鎮兵力其實已經所剩無幾,偌大的函谷兵鎮除了幾支編制還比較完整的軍營外,已經見不到其余巫族將士的身影。
畢竟阡陌長風當初在收到那封來自長城的密信后就已經是孤注一擲想要豪賭一場。
贏了就是一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足以讓后世銘記千古的功績。
若是輸了...當然可能阡陌長風當初在率領重兵離開函谷兵鎮時并沒有考慮過那個后果,畢竟在他看來這注定會是一場“必贏”的豪賭。
但是老天仿佛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所率領的重甲大軍甚至都沒能夠見到驪山長城那巍峨恢宏的城頭就在葫蘆口全軍覆沒。
根據后世記載,葫蘆口一役兩軍戰死數十萬人,尸首堆積如山是真正的血流成河。
本就是赤紅色的土壤一天之間已經是猩紅無比,觸目驚心。
重甲大軍被俘四十余萬,戰死的五十萬人中有三品的沖折將軍也有尋常的兵甲士卒。
葫蘆口一役也讓諸天百族見到了巫族并非只是只死士卒而不死將軍。
因為葫蘆口一戰不管是巫族還是驪山長城這邊隕落的將領極多,甚至其中不乏有正在冉冉升起的璀璨將星,所以后世便將葫蘆口改名為落星谷,并且在谷外立下石碑。
而在這場大戰落幕后,驪山長城那邊特意為戰死的將士在一座名為英靈山之地立下了石碑以示祭奠。
而雕刻在第一塊石碑上之人就是魏武卒燕回風。
函谷兵鎮當下并不知道葫蘆口兵敗之事,自然也沒有察覺到驪山長城的三軍將士正策馬揚鞭兵臨城下。
而且哪怕當下城中兵力空虛,但依舊有護城法陣可以庇護城池無恙。
傳言那座護城法陣可以擋下輪回境大帝之下修士數天的不斷攻擊,這也是阡陌長風敢放心讓自己“后院”兵力空虛的原因所在。
況且他不覺得內亂四起的驪山長城還能夠分出心神去打函谷兵鎮的主意。
只是這所有的種種在葫蘆口一戰后煙消云散。
主帥阡陌長風身負重傷遁逃不知所蹤,百萬重甲大軍戰死的戰死被俘的被俘,而且現在士氣正盛的大秦虎師已經在姬青云的率領下劍指函谷。
函谷兵鎮城頭之上。
“將軍,有將士稟告在城外黃沙四起,隱約間看到軍隊的蹤跡。”一名負責巡查城頭的校尉單膝跪在一名男子身前,低頭說道。
站在校尉面前的那個男子復姓尉遲單名一個瑾字。
是阡陌長風離開兵鎮之前親點的統領負責整座函谷兵鎮軍務之人。
面容質樸剛毅的尉遲瑾聞聲轉頭凝視著漫天黃沙處,沉聲說道:“是將軍返城了?可是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吧。”
這才出征幾天難道就已經將驪山長城攻破了?難不成這就是兵書上所說得兵貴神速?
“回稟將軍,有眼力極好的守城將士看到那支行至最前頭的白甲軍隊上的大纛上是一個姬字。”那名校尉顫巍巍地說道。
能夠爬到這個位置上的又豈會是蠢貨,在確認過那桿上書姬字的大纛以后他心中就已經有了那個最壞的打算。
“這怎么可能?!”尉遲瑾神色一凜,沉聲說道。
那桿姬字大纛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那一幕即便是時隔多年現在他回想起來依舊是記憶猶新并且歷歷在目。
當年還是一名校尉的時候他親眼看到那桿姬字將旗兵臨城下,在那桿將旗前那位白袍男子策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