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蟒坡下,吐蕃士兵已經沖到了威勝軍的工事前方。
沒有宣戰,沒有罵陣。
吐蕃士兵一來就直接開始沖擊大蟒坡工事。
所謂工事,不過就是在大蟒坡下挖了一圈壕溝,然后把挖出來的土,在壕溝邊緣堆起來,當做臨時的城墻來用而已。
由于時間有限,壕溝挖的不是很深,土堆的也不是很高。
好在孟天海的威勝軍不是老爺兵,雖然戰斗力不如鐵虎營和黑甲戰隊,卻沒有望風而逃。
而且因為帽兒山的勝利,加上知道九公主就在大蟒坡,士氣還算不錯。
在金鋒的提議下,孟天海也對威勝軍的作戰方式進行了一些改動。
守衛土墻的士兵每人都發了兩三根竹子。
這種東西在川蜀遍地都是,削尖之后就可以當做長矛來用。
而且竹子最少也有三四米長,隔著壕溝都能捅死敵人。
威勝軍士卒借助工事和竹矛,成功擋住了吐蕃士兵的第一波攻擊,還順勢殺了不少敵人。
但是隨著聚集的吐蕃士兵越來越多,威勝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有些比較淺的壕溝,隨時都可能被吐蕃士兵攻破。
金鋒站在半山坡,皺眉看著下方。
這次來西川城,他共帶了一千鏢師。
除了被張涼帶走的黑甲戰隊,剩下的五百人,此時全都跟在金鋒身后。
這些鏢師沒有黑甲,只是穿著黑色的鏢師勁裝,在勁裝里面,是一套鋼絲內甲。
不少鏢師都抬著大大小小的黑色木箱。
金鋒觀察了一陣,扭頭說道“一連一排,二排,去增援三號陣地。三排增援五號陣地”
“是”
鏢師隊伍中傳出一片應答聲,三支隊伍抬著箱子飛奔下山。
隨著金鋒的命令接連下達,身后的鏢師也越來越少。
此時第一批鏢師已經趕到了三號陣地。
三號陣地下邊有巨石,壕溝只能挖一米多深。
雖然從其他地方運了一些土石過來堆了更高的土墻,但是這個地方被丹珠列為重點突破目標,承受的壓力比其他陣地大得多。
一米多深的壕溝,此時早已被尸體填平。
但是涌來的吐蕃士兵卻越來越多。
三號陣地隨時面臨著崩潰的危險。
鏢師們趕到之后,男鏢師立刻投入戰斗,幫助威勝軍守衛土墻,女鏢師則飛快的打開木箱。
片刻之后,一座座造型怪異的弩弓被女兵們抬上土墻。
這不是便攜式重弩,而是一種全新的連發弩。
前世金鋒讀研時的導師醉心弩弓,曾帶著金鋒和幾個同學在實驗室忙活了半年多,翻了無數古籍,想要復制出傳說中的諸葛連弩和木牛流馬。
木牛流馬沒有成功,連弩卻做成了。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和當年諸葛亮做的一樣,但是確實可以做到多發和連發。
在加上實驗室有電腦幫忙建模和計算,教授帶著金鋒他們制作出來的連弩比史書上記載的諸葛連弩更科學,填充和上弦速度更快。
雖然威力沒辦法和單發重弩相比,射程也要近得多,但是一次卻可發射十支箭矢。
這個世界沒有諸葛亮,也沒有教授,但是金鋒依舊把這種新型弩弓取名為諸葛連弩。
算是致敬諸葛先生和自己的教授吧。
如果把單發重弩比作狙擊槍的話,諸葛連弩就是輕機槍。
重弩可以遠程打擊,諸葛連弩則適合現在這種近距離,大規模的戰斗。
使用的也不是重弩那種長矛一般的粗長箭矢,而是普通的手弩箭矢。
女鏢師把諸葛連弩抬到土墻上之后,兩人負責填充,一人負責用搖臂上弦,一人負責擊發。
各司其職,冷靜而迅速。
“填充結束”
“上弦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