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人也朝蘭子義回禮,滿臉堆笑。
接著青年又向蘭子義示意另一位學者打扮的青年,說道:
“這位是新羅世子李敏純,應皇上之命侍讀德王。“
聽到青年介紹,蘭子義與世子互相致意,行禮了事。
青年見兩人認識了之后又自我介紹道:
“在下趙備武,是應募而來的王府師爺,見過衛侯。“
說著向蘭子義行禮,蘭子義也抱拳回禮。
青年接著笑道:
“在下吳幽思,是應募德王府的師爺,衛侯今后請多包含。旁邊剩下那位想必衛侯已經知道是誰了,小生也就不多嘴了。”
蘭子義這時已經入座,望了望整張桌子,發現除了和他一塊坐在一桌最下座戚榮勛外,在沒有其他人入席了。
于是蘭子義問道:
“吳師爺,我聽說德王府侍讀人數眾多,才杰輩出,怎么就這么幾個人。”
吳幽思笑道:
“大多都是掛名,真正入府的就這幾個人。怎么?衛侯失望了?”
蘭子義笑了笑,說道:
“我本來以為能與大正最頂尖的青年才俊一起學習,談古論今,現在看來現實與我想象中的世界還是有些差距的。”
吳幽思笑了笑說:
“或許想象中的世界只在想象中呢?現實永遠不會遂人意的。”
蘭子義聽著心中發冷,這話是什么意思?現在剛入德王府就已經和德王搞得這么僵,難道這吳幽思有什么打算?剛剛他跟德王說了什么?他是什么來頭居然能應募德王府?還是說他這句說得是真心話,難道會一語成譏?
蘭子義正在胡思亂想,座上德王又發話了:
“現在大家人都到齊了,那就討論正事吧。現在我們最大的事就是今年開春的那個什么”
一旁的王三兒前傾身子趴在桌上,一臉諂媚的笑著說:
“王爺,是籍田!”
德王拍了拍腦門說道:
“對,就是那個什么籍田。“
蘭子義一聽,思緒連忙收了回來。
大正自古以來以便以農立國,歷朝歷代都鼓勵農耕,
而歷朝歷代的天子也都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
立春日迎春,祈求豐收,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積極參加這項活動。
第一代統一大正的開國天子在立春后親自示范,參與春耕,這就是所謂籍田的由來。
到了大正立國之后,在迎春過后,皇上會率百官出宮,親自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松土,以示重農勸稼,祈盼豐年。
每年皇帝都會“圣駕躬耕籍田于地壇”。每當得到皇帝某月某日要親耕的指令后,京兆尹都會于大典前一個月開始籌備各事項。比如首先先去尋得數十名德高望重有經驗豐富的老農進行禮儀培訓,并同時備齊耕牛及相關的農具。
為顯示隆重和正式,到正式慶典那天,教坊司的“優人”們還得裝扮成風、雷、雨、土地諸位神仙,另有兒童裝扮成農夫農婦模樣,高唱慶祝天下太平的頌歌。其他民眾則手執農具排列兩側,靜候圣駕光臨。皇帝左手執黃龍絨鞭,右手執金龍犁親自耕田時,前會有兩名“導駕官”牽牛,兩名老農協助扶犁,往返三個來回,圣駕親耕禮就算完成了。
能夠榮幸地協助皇帝完成親耕工作的老農和小孩等,都會有好處得。比如在場的民眾每人都會得到皇帝賞賜的兩個饅頭和二斤肉。在皇帝起駕回宮時,眾人拿著農具簇擁其后,走到拱極門為止,老農每人還可得兩匹布,其他人等得一匹。
但當今皇上臥病在床已久,自十八年前立當朝太子后這項活動一直由太子代勞。
而如今這項活動被交給德王,看來皇上在逐步將太子的權利轉移給德王。
蘭子義想:“此事事關重大,是德王受封之后第一次公開亮相,對群臣和天下百姓而言這是德王向他們展示自己威儀的機會。處理的妥當就可以在天下人前樹立自己的權威,同時降低太子的影響力,皇上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可德王接下來說得話卻幾乎把蘭子義下巴給驚到地上去。
德王躺在一位侍女懷里讓人喂著吃東西,手還揉著一旁另一位侍女的,不耐煩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