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望說道:
“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增兵圍困中策,進兵圍剿下策,扼守大江,保住江東。如果困守京城,放任賊寇流竄是為無策,天下亡矣!“
蘭子義問道:
“何為上策?“
張望答道:
“既然流寇是為了活命那我就讓他活命。
愿意安下心來種田活命的就給他田種,所以出榜安民,出來的人越多,造反的人越少,一點一點削弱流寇
一心造反的就死死圍住讓他動彈不得,
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過是茍且偷活而已,如果縱兵攻擊就會讓對方團做一團,一致對外,但要是困而不打這些歹徒就會分崩離析,自相殘殺,
等到逃命的逃出來,頑抗的損耗的差不多,官軍只需要進去打掃戰場即可,此所謂上策。“
蘭子義問道:
“何為中策?”
張望說道:
“如今流寇擰做一股,合兵一處,
當此時機興大兵討伐,以堂堂之陣將其擊敗并不困難,
贏得一場仗固然痛快,可以后怎么辦?
難道一仗能把流寇全部殺光?
根本不可能,興兵討伐看似打了大勝仗,但只不過是把流寇打散,將一股流寇變作無數股流寇,
到時候流竄四方,要想剿滅花費的代價更加巨大。“
蘭子義聽著不禁入迷,又問道:
“那何為下策?”
張望冷哼道:
“江東京城所在,民戶富庶,每年朝廷賦稅江東占了四分之一。
只要江東不亂朝廷就還能維持,只是這樣一來流寇必然做大,就算最后剿滅也肯定落得內地糜爛,后面會發生什么可就不好說了。
而要想憑借城墻將賊寇擋在京城外,連江東都不管了,那就真是亡國了。
不過軍機處和朝中大臣也不是傻子,下策都不會用,更別說是這無策了。“
蘭子義心想以德王色厲內荏的孬種勁,搞不好就困守京城了,幸好現在當政的不是德王。
蘭子義問道:
“既然太尉分析的如此清楚,為何不向朝廷上書,要求增兵圍剿呢?”
張望冷哼一聲說道:
“你以為我沒寫?剛得到零陵起事的消息時我就感覺不對,連夜上書皇上,可有什么用?最后不還是調京營出征。”
蘭子義問道:
“為何朝中大人還有隆公公都不同意增兵圍剿呢?難道他們看不出事情利弊嗎?”
張望冷笑道:
“你以為大正江山是臺城的花崗巖鑄造的?
不是,大正江山是窗戶紙糊起來的,哪里破了補一補,能湊合用就將就下去了。
人也就能活七十誰整天想著千秋萬代,江山永固去?
增兵圍剿就是結硬寨,打笨仗,沒有事功可撈。皇上和隆公公想扶德王,這么打怎么往德王臉上貼金?
這都還是細枝末節,其實最重要的問題就兩個字,
沒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