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鳳陽道不久蘭子義他們就接到前方傳來消息,汝陰失守,
在蘭子義入項城之前,逃跑的百姓都是向著東邊走,
現在蘭子義他們卻看到百姓拖家帶口向西邊走,
局面非常混亂,蘭子義能夠得到的消息也非常雜亂,很多還都互相矛盾,
好在有桃逐鹿與仇家父子,這三人在每天行軍的途中不斷地問詢逆行而上的各色人等,農夫、商販、富豪、地主還有官吏衙役,通過對比這些不同人的話語,存真去假,盡可能的消除當事人說話的偏見,再加上一定的推理,最后三人總結出了鳳陽道失守的經過。
失守的過程都與蘭子義他們設想的一模一樣,流民與當地百姓發生摩擦,朝廷撥付的賑災糧食又遲遲不能到位,賊寇安插在流民當中的眼線趁機傳播妖法,
到最后局勢已經不能控制,妖賊信徒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傳教,官府雖然盡力抓人,連監獄、班房都塞得水泄不通,還是無法阻止妖術傳播,
流民與地方百姓每天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爭執,這又加深了兩股人之間的隔閡,更使得流民本身抱作一團,
等到賊寇從項城撤圍,開始東進的消息一傳開,沿河道各地就沸騰了,到處都是謠言,流民中盛傳官府要把流民都認作賊寇血洗流民,地方百姓則謠傳流民要為賊寇帶路,把本地人全殺光,搶錢搶糧搶女人,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不可避免的滑向暴亂,流民們幾乎是在同時開始作亂,
因為沿河周圍的城鎮都沒有官軍駐軍,地方有沒有團練、民兵,所以流民的攻勢異常順利,大部分城市都在賊寇到達之前陷入了瘋狂之中,流民們削木為矛,揭竿而起,攻入城中燒傷搶掠,城內的官員和衙役在第一時間被殺,剩下運氣好的則混在百姓當中向西逃竄,
賊寇走到城下連陣勢都不用拉開城內的流民就相繼出城投降,這些被賊寇驅趕的流離失所的百姓現在發現跟上賊寇居然使他們的唯一出路,而且他們還有不少的父兄子弟已經或被動或主動的加入了賊寇,
只一眨眼賊寇的聲勢又翻了好幾倍。
隨著蘭子義他們繼續向東,戰報一個接一個向雪片一樣飛來,
沿河的各個城鎮一個接一個的失守,賊寇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這樣龐大的軍隊已經不是幾萬人的官軍可以解決的了。
輯虎營在失去了魏瓊樓之后便由蘭子義親自指揮,成了蘭子義的親兵衛隊,蘭子義又從匯合后的禁軍中找出之前的禁軍騎兵來補充輯虎營的兵力,終于將輯虎營擴充到了三千余人。
既然是前鋒,輯虎營自然就跟著蘭子義為大軍開路,一行人趕在大軍之前率先進入汝陰城。
即使還在城外,蘭子義就已經可以看到城內大火衰敗之后欲飛起卻無力的煙塵,
這些煙塵疲憊的飄蕩在空中,無依無靠,像是一個垂死的病人一樣左顧右盼,終于在看到蘭子義他們的援軍之后可憐地招手。
賊寇所過自然是草木無存,對于眼前的景象蘭子義已經做好了最壞的設想,但入城之后見到的情景卻還是令人心痛。
汝陰是河道上游的重鎮,是陸路入河的鎖鑰之處,雖然在前往項城的時候蘭子義忙著趕路,只是在城外匆匆路過,但當時汝陰城的車水馬龍,商旅行人還是給蘭子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等到蘭子義再入城時卻只有殘破的大門在風煙中孤獨地搖擺,
城中早就沒有了行人,街道兩旁的只有大火燒過的灰燼,和被烤焦的尸體,也不知這些人是在被殺死后扔進火力還是被活活燒死,
走上兩步偶爾可以看到從巷尾突然竄出的狗,狗身上的毛已經被燒得長短不一,毛縫里面落滿了灰燼,
狗的兩眼通紅,嘴里叼著形狀不一的焦黑肉塊,不用想也知道是從尸體上撕扯下來的。
見到大隊騎兵經過,這條也夠狂吠了兩聲,然后灰溜溜的逃走,
旁邊李廣忠對蘭子義說道:
“這狗已經開始吃人肉,現在怕人是因為剛失去了人家還沒有完全變野,等到放野了之后這些畜生可是禍患。”
蘭子義順著野狗逃跑的方向看了一眼,沒有說話。
蘭子義從城西入城,一路向東南進發,直到碼頭處也沒有見到一個活人,
偌大的汝陰城如同鬼域。
橫穿過汝陰城后蘭子義心情沉重,他停在碼頭處,看著河里漂浮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