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公公此言差矣,末將絕非貪吃將士空餉的無恥之輩,東軍去年所上籍冊沒有半點虛假,確實是有十七萬人在籍。可公公要知道,我大正從南到北,海疆萬里,到處都是海賊的登陸場。海賊乘船犯境,嗖乎而來,飄忽而去,海風一吹,船行萬里,朝在齊岸,暮至閩灣。
妖賊行動迅速,轉進如風,而我防賊的將士卻只能靠兩條腿奔赴戰場。之前妖賊之所以為患就是因為敵快我慢,我軍趕赴戰場時海賊已經逃跑,我軍疲于奔命。所以我赴鎮之初便選取近海重鎮屯聚重兵,沿海一線則廣布前哨,同時組織漁民連莊保甲,廣設烽煙。一處有賊,立燃烽煙,東軍可在半日內趕到。這樣我才將為患上百年的海賊剿滅。現在公公奪我主力,只留給我四萬多人指揮,又沒錢讓我募兵補員,這大正萬里海疆靠四萬人,就是跑斷腿也防不過來!“
隆、魚兩公公說戚準吃空餉,滅毛賊,話里本就帶著刺。還好戚準城府不淺,一點也沒有被激怒,回答也是有理有據,不卑不亢。
只是對于已經決定的結果而言,無論辯駁多么有力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那激昂的陳詞在毫不在意的聽眾面前是那么的蒼白,那么的無力,那么的不值一提。
戚準的話說得很長,魚公公并沒有那么多耐心去仔細聽。在戚準說話期間魚公公一直拿著筷子撥弄自己面前的那盤菜,接連挑出好幾塊肉塞進嘴里去。待到戚準說完后魚公公才用厭倦的口吻說道:
“太師的功勞皇上都記著,不光是皇上,我們所有人都記得。若是沒有太師海賊還不知道作亂到哪里去呢。在太師之前東軍那么多鎮將沒有一個能制住海賊,唯有太師,唯有太師赴鎮之后不添一兵一卒,只是在原來的兵力上操練就能將妖賊打得節節敗退。太師的大功我們都記著的,就像這次太師入援京城一樣。“
然后隆公公接過話說道:
“但海賊已滅,剩下的那點禍患用不了十幾萬人去防,太師的四萬人集中起來完全可以撐起東南海疆。
而且京城是根,沿海只是末,京營這次損失大半,若不及時補充兵員,皇上朝廷由誰來拱衛?損失缺口這么大,按之前選拔京營的流程,想要補齊兵員是要等到猴年馬月去?
太師,拱衛皇上可是莫大的榮譽,太師推三阻四的,可是會讓皇上、朝廷寒心的。“
隆公公與魚公公把話說道這個份上,已經是在明示戚準,奪軍之計已定,戚準再說多少也沒用。但戚準坐鎮東軍,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家底怎么忍心這樣拱手送人?
戚準抬起頭來,用近乎哀求的目光看著章鳴岳說道:
“首輔大人,您難道就不說兩句嗎?“
在剛才隆、魚兩人圍攻戚準時,章鳴岳一直拉攏著眼瞼,似睡非睡,好像完全與世隔絕。但這種場合下他又怎么可能于是隔絕?他是讓出了身位,默認內廷向戚準發難。現在被戚準問道,章鳴岳只是抬起眼皮,輕聲答道:
“太師,既然同是朝廷的兵,屯戍哪里不是屯呢?更何況還是在天子腳下衛戍京城。“
戚準聽到此言痛苦的閉上了眼睛,臉上肌肉一點一點加深的溝壑不斷訴說著他內心的痛苦。
蘭子義可以理解戚準,不僅可以理解,還能就此斷言戚準與章鳴岳關系不一般。戚準的表情無言的訴說著忍受背叛的痛苦,現在戚準唯一可以依靠的靠山居然眉頭都不皺一下就出賣他,此番痛楚絕非一言半語可以道盡。
良久之后戚準睜開了眼睛,從他失落的眼神中蘭子義可以判斷戚準已經認命了。他開口說道:
“那我就想法調集手中那點人去剿滅海賊吧。只是我想提醒公公和諸位大人,不要忘了,海賊雖然被剿滅,但汪洋之上還矗立著一個蘭千軍呢,他現在的力量可是更加壯大了。“
蘭子義聽到這名字心中一驚,這蘭千軍是誰?為何名字與他父親如此之像。
魚公公聞言答道:
“蘭千軍是朝廷親封的東海侯,他不會威脅朝廷的。“
戚準苦笑道:
“朝廷封他只是羈縻,難道兵部還能調動他的船隊不成?
也罷,反正我已經是太師了,從此以后東軍也沒了,那蘭千軍怎樣不是再用我操心的事情了。“
戚準話剛說罷,坐在門口的那桌東軍將領中有人摔了杯子站起來道:
“想削藩就直說,何必請吃鴻門宴在這里拐彎抹角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我們這群丘八反正是賤命,和該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