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辦法。”
隆公公也道:
“此舉可為。”
章鳴岳聞言點點頭,又翻過一頁文書,然后他道:
“第三件事情是這幾天一直提的老問題,今年我大正南方洪澇,北方干旱,已經可以斷定夏糧絕收,秋糧的情況也不樂觀,如果朝廷不作為舉國上下,從南到北要面臨全國性的饑荒。我計劃票擬奏章,讓各地開倉放糧,應對今年饑荒,以免出現大亂。”
隆公公聞言道:
“開倉放糧乃是義舉,我本不該反對,但今年災情太重,直接放糧我看各州縣的糧倉也堅持不了多久。”
章鳴岳聞言點頭道:
“我大正南北兩大糧倉,京城太倉,北邊平城倉,這兩個糧倉存儲的糧食足夠全大正百姓吃一整年,再加上各地倉中存糧,糧食不是問題。”
魚公公這時插話道:
“可太倉與平城倉只偏據一地,糧食再多也不可能供給全天下,離兩倉太遠的地方還是會有饑荒。”
章鳴岳聞言答道:
“公公所言不假,這幾天我也一直在和諸位同僚商議此事,已經有了辦法。北方以平成為核心畫圓,由平城倉向鄰近州縣運糧,鄰近州縣同時開倉向外圈州縣送糧,一城接一城,一層套一層,讓庫里的糧食動起來,走到路上,再偏遠的州縣也能得到鄰近州縣的糧草支援。
南方則以沿江、沿海,乃至沿沒條能夠通航的支流各州縣為點,以點概面,散開向內陸延伸運糧,太倉則沿水路向沿岸各縣運糧,這樣一來南方偏遠府縣也都有鄰縣糧食供給,不用挨餓。“
魚公公聞言砸舌暫不說話,而隆公公則道:
“首輔大人規劃的固然合理,但由平成發糧只能走旱路,旱路運糧費車費馬,運量遠不如水路,執行如首輔規劃的方案必將斥資巨大,到時錢從何來?
江南大水,江面能不能正常通航?這幾個月份正是沿海發泰風的季節,糧船走海路一旦遭遇颶風可是船毀人亡的慘烈下場,糧送不到,人死一大片,這樣得不償失。“
章鳴岳聞言點頭道:
“隆公公所想,鳴岳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解決方法我有這么兩條。
第一,各州縣放糧決不白放,而是按照當地市價賣糧,同時州縣出面開立粥廠,沒錢百姓可以通過粥廠糊口,有錢百姓則可從倉儲買糧,這樣一來朝廷既可以通過出售存糧籌措銀兩,又能夠平抑糧價,打擊富商大族囤積居奇,守糧不賣。只要有朝廷糧草源源不斷地流入市中,那就由不得地方糧商不賣糧,這樣以來民間的存糧也會被帶入市中,緩解饑荒。
第二,在太倉,平城兩倉往外官送的同時,招募商販直接賣糧,只要將兩倉出售的糧價壓低,讓商人有利可圖,自然會有人來主動往各地販賣糧食,這可以大大緩解官府運糧的壓力。
至于水路問題,大江雖然今年以來水患不止,淹了好幾座大城,但按照近期各州縣所報,雨水已收,江面已趨平穩,通航沒有問題。至于海路,我們盡力招募沿海老道水手,爭取不遭泰風,真要是遇到那也沒有辦法,沉船總比什么都不做的強。“
章鳴岳解釋了這么多,隆公公與魚公公兩人都再沒什么問題,而且出人意料的,隆公公居然主動看向魚公公尋求意見,魚公公也破天荒的向隆公公點頭表示同意。看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朝中各位掌權的頭腦還是能夠放下派系,同心協力的。
在得到魚公公的肯定后,隆公公對章鳴岳點頭道:
“就按首輔大人說得做吧,內閣只管票擬,皇上那里我去解釋,有什么方案司禮監都會盡快用印通過。“
魚公公也道:
“臺城衛在各地都有分支,救災這等大事,如有需要我臺城衛也可參與。“
章鳴岳聽聞此言長出一口氣,臉上最后剩下的那點陰霾也一掃而空,他收拾了一下桌上文件,然后說道:
“那今天就沒什么事了。還有件小事需要告知一下兩位公公,之前安排的那個協理京營戎政那個職位,我覺得沒有必要多插一人,招入京城的高延宗,我打算讓他統領東輯虎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