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地處中尼邊界,南面是印度大陸,印度東面是孟加拉灣,五月,正是孟加拉灣上空大陸性冷空氣開始向北退卻的時間點,由于高低壓界面的移動往往伴隨著蝸旋狀氣流形成,所以一旦孟加拉灣上空蝸旋狀氣流形成并有北移的跡象,就是登頂珠峰最好的時間點。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復雜多變,季風特征明顯,天氣變化太詭異,很難預測,所以一定要挑選氣候平穩的時期,時間太早,季候風還沒停;時間太晚,季候風轉向已完成,都不適合登頂。這個時間窗口一般是幾天到十天,大部分珠峰登頂都是在這個窗口中完成的,一切都和我的時間計劃不謀而合。”
馬修,哈斯克,塔西佗等人站在畢方椅背后,望著瓷盤上的地圖眨巴眼,隨后面面相覷。
在座的各位都是門外漢,聽不懂,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似乎,好像,真的不難了?
不愧是方神(畢先生),果然早有準備!
“這個,這個為什么渦旋狀氣流形成就穩定了?”唯一對戶外運動有所了解的塔西佗吃力拗口地念出專屬名詞,這個名詞還是他第一次聽說,僅聽過一次便要準確說出,屬實有些為難了。
畢方環視一圈,光是看眾人的眼睛就知道大家根本沒聽懂,又沾了點醬汁,直接畫了好幾個圈:“很簡單,簡單解釋就是臺風的風眼,相比于風壁,風眼是相對靜止的,所以氣候平穩。”
“噢~~”
似乎是真的聽明白了,眾人齊齊哦了一聲。
原先還十分擔心的馬修好像也被忽悠住了,居然覺得好像也不是不可行了,自己只不過是個外行,看看方神,說得頭頭是道。
果然,外行就是外行,自己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眼看眾人眼神中的七分懷疑變成了七分信任,畢方也忍不住笑了笑。
攀登珠峰真的那么簡單嗎?
自己說的當然是正確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攀登珠峰就簡單了,選擇合適的登窗期,不過是將一百分的要求降到了九十分。
想要挑戰高海拔山脈,第一步便是低海拔戶外活動、體能訓練、基本技術學習,一名新手如果能夠把所有的周末使用起來,這個階段可以在一年內完成。
第二步,便是開始進入高海拔的空氣稀薄地帶。在攀登珠峰之前,最好有2-3次的高海拔登山經歷。
循序漸進地從6000米山峰為起點,然后是7000米、8000米的山峰。
這個階段最快需要1年,普通人需要2-3年。
而自己,只有一個月!
轉動著手中的叉子,畢方眼神堅定而無畏。
海拔八千五百米以上,那是人們無法苛求的道德的絕高尺碼,那是人類禁區。
想到這,畢方甚至有些激動,不管是今生還是前世,那么多人前赴后繼,對珠穆拉瑪峰發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他自己也曾暢想過,可那里同樣埋葬著一批又一批的挑戰者,他既沒資格也實力,只能在夢中暢想。
從未有像今天一樣,距離自己的神女峰如此之近。
仿佛,
伸手可碰天。
畢方笑了笑,他從未停止過步伐,新的征程,才剛剛開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