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大水比嗎?】
【我記得高反不是有藥可以吃嗎?】
【對,紅景天不就是嗎?】
沒想到的是,畢方直接搖了搖頭:“沒什么用的,那些藥還真沒喝水管用,實際上,絕大部分抗高藥都是安慰劑,或許能夠減緩高反,但根本沒有臨床試驗能證明,至于紅景天更是如此,至今我都沒有看到權威的科學論證,倒是奧運會把它列為了興奮劑禁藥。最多在有高原反應時出現的精神萎靡有一定效果。”
“另外,你們是不是以為高空氧氣含量更低?”
畢方看了看眾人,發現居然所有人都點了點頭,每個人都是這么認為的。
爵爺也奇怪了:“難道不是嗎?高原反應不就是以為高空中氧氣稀薄才出現的嗎?”
“錯了”畢方再次搖了搖頭,這已經是他短時間內第二次搖頭,“從海平面到10萬米的高空,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均為21左右。”
此話一出,四座皆驚。
這不是普遍認知嗎?
【老方是不是也高反了(滑稽),意識已經不清晰了。】
畢方翻了個白眼,自己現在的最大攝氧量至少在八十以上,這樣的人跑到三千米海拔處發生的高原反應,除非他有心臟病、血液病、腦血管,外加各類呼吸系統疾病、癲癇、精神分裂和沒有控制的糖尿病,眾多debuff齊上,才有可能高反。
“高原空氣中不缺氧!是人在高原缺氧。坐過飛機嗎?它的發動機本質上可是個內燃機,如果說高原環境‘缺氧’,那么飛機發動機就不能正常燃燒油料產生動力支撐飛行,機艙里的乘客也會有窒息危險,而事實上每天成千上萬旅客乘坐民航飛機在1萬米高空飛行很安全。如果平原地區的氧氣含量是21,高海拔地區,在大部分時候,氧氣的比例也是21,也就是說大氣環境中不缺氧。氧氣比例根本不變。”
“那怎么會高反?”
“是氣壓。”畢方也不打啞謎,直截了當的給出原因,“在海拔4270米高處,氧氣壓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盡管氧氣在大氣中的相對比例沒有變化,但由于空氣稀薄,氧氣的絕對量變小了,由此導致了缺氧。”
“我們人體去到高原,對氧氣的需求量跟平原是一樣的,高原更低的絕對氧氣量,意味著我們需要呼吸更多的空氣來獲取氧氣,我們的呼吸和心跳都必須加快速度,平原呼吸一次就能獲得的氧氣量,在高原上就要呼吸兩次。”
最大攝氧量的提高作用便在于次,對氧氣的利用率更高,別人在高原上需要多次呼吸才能保持氧氣攝入,可畢方依舊是一次就夠,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胸腔擴張幅度會更大一些。
“呼吸是很容易消耗水分的,我在沙漠里就告訴過大家,呼吸最好用鼻腔而不是嘴巴,這樣水分流失更少。因為呼吸頻率和幅度更大,我們會大量流失水分,讓我們比平原地區更缺水,同時因為肺活動量還有心臟運動量的增加,都要大量消耗水分,缺水又易導致血液流量下降,內運送氧氣量減少,如果不及時補水,后果會很嚴重。”
高原因為寒冷和缺氧,會讓人的大腦遲鈍,等反應過來自己缺氧時,后果已經十分嚴重,這就是所謂的高反。
“所以喝水才能有效緩解高反,這玩意可比藥好使。”
【牛逼啊,小刀劃屁股,大開眼界!】
【小母牛倒立,牛逼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