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讓一個女子挑起救國的大梁,你們問心無愧嗎”
“我們若是可以,何須低聲下氣來求你。國家風雨飄搖,民不聊生,誰都不怕死,我們人人都敢去死。李大人,我們真的沒辦法了啊。”
李如風站在一邊,心里想著這倒是大實話,換成在座的其他人,若是他們合適,只怕早爭先恐后了。
“李大人,你該知道,煉魂計劃關系重大,不僅端王等人翹首企盼,當今那位也是。”
最恨列強的當然是慈禧了,她60歲大壽時,島國干掉了北洋水師。她搞政變扶溥儁上位時,洋人又從中作梗。
“不可能。”李啟云的回復依然沒變。
這下,別說眾人,當兒子的李如風亦是詫異。
那個八面玲瓏,處處以家族為重的李大人,被逼到這地步,竟然還不松口。
“諸位不妨直接跟姌兒商量去。”他還冷笑著威脅。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李大人便可以為她做主。”有人不滿的說。
哪敢啊,消息屬實的話,那位可是能短暫爆發出極道威能的大高手,他們可不敢沖進后宅與那位商量。這和廁所里打燈籠,找死無異。
最后是不歡而散。
李姌從大堂后走出來,親自給李啟云添茶“爹,為何不同意您不是最恨洋人嗎。”
她其實一直在偷聽。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卻沒有婦孺有責的說法。國家興亡,自古便于婦孺無關。”李啟云搖頭“沒有這樣的道理。”
李姌咬了咬唇。
李啟云看著她,忽然發現這一年來,極少仔細打量自己的閨女,她出落的愈發水靈。
李家的女兒,就是生的漂亮。
“你娘去的早,年幼時爹忙于公務,極少與你見面。好不容易長大了,又送你出門修行。爹就你和如風一對嫡子嫡女,你大哥已經成家立業,往后,爹還想看你嫁人,找個好歸宿。”
“爹,我是想沖擊極道,所以不愿嫁人啦。”李姌粉面微紅。
“女子無才便是德,至理名言啊。”李啟云嘆息。
她若只是個普通女子,也不會有今日之難。
外頭,局勢一天一個變化。
洋人已經攻占了大沽口炮臺,向京城揮師,彼時,義和團在外破壞鐵路對抗洋人。在內,則大肆打砸各國使館,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國前去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遭清兵殺害。
主戰派連連上奏,要求與洋人決一死戰,而執掌大清數十年的慈禧太后,左右搖擺,一邊支持義和團鬧事,一邊又犯慫,對洋人進行物資援助。
至21日,慈禧忽然召開會議,一反常態,向八國聯軍宣戰,詔書曰與其茍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當然,這是內部大臣才知道的詔書,屬于動員口號,并沒有公之于眾,也沒有公然與八國聯軍宣戰。
慈禧雖然是敗家娘們,但這點腦子還是有的。
清晨,李府大門。
“大哥,小心點。能逃就逃,切莫硬拼,我聽說各國血裔實力很強。”李姌低聲道。
尋常的洋槍洋炮對血裔威脅不大,只要不倒霉到被大炮正面轟中,普通洋兵很難把血裔一擊斃命。但從古至今,血裔一直活躍在戰場上。
洋人的血裔精銳比大清的更多更強,大清在經過連年戰爭的洗禮,血裔界損失慘重,且并非舉國血裔眾志成城,抵抗外敵。
實際上,除了義和團,目前只有北方血裔在抵御外敵。
這樣的現象不是血裔界獨有,軍隊方面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