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
眾臣帶著十萬民眾,跪在行宮之外。
英王用鮮血書寫奏疏,惶惶千言,感天動地。
無數書生,也匯聚江州行宮,叩首哀求。
十萬民眾跪地不起。
夏桀第三次拒絕。
十萬民眾,嚎啕大哭,久久不散,不食。
整整三天三夜之后。
夏桀泣聲道“諸位,何必如此逼我”
眾臣磕頭出血,再一次哀求夏桀登基稱帝。
夏桀道“你們為何要如此逼我讓我成為不忠不孝之徒嗎”
“罷罷罷,隨了你們,隨了你們吧”
頓時江州行宮之外的廣場,萬民振奮,高呼萬歲。
四月二十五。
夏桀正是在江州行宮登基稱帝,年號永昌。
江州改為江都。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然后,永昌帝夏桀也發布詔書,命名為萬民詔。
比起女皇夏旖的天下詔可是要華麗多了,高調得多了。
那辭藻,不是狀元之才,根本寫不出來。
總之看完之后,會讓人覺得,永昌皇帝不登基,那就是天理不容,那就是大夏江山之不幸,列祖列宗之不幸,天下萬民之不幸。
現在永昌帝登基了,大夏帝國有救了,天下萬民有救。
天晴了,太陽出來了。
而且在詔書中,強烈攻擊夏旖,攻擊了贏缺。
把二人描述成為了東方世界之恥,東方文明之罪人。
只要這兩人不除,那就是江山不寧,天下不寧。
很快,永昌皇帝的這份萬民詔也傳遍了整個天下。
接下來,永昌皇帝開始進行大冊封。
英王,羋王,都被冊封為輔政親王。
羋尤的世子一直都在圣主的身邊,人人都只稱之為羋少君。
所以包括羋寰在內,羋氏家族冊封了三個公爵,五個侯爵。
之前的羋尤是郡王,現在直接冊封為親王,再一次壓過贏缺。
不僅如此,南方三省的五大諸侯,爵位全部升了一級。
伯爵全部變成了侯爵。
侯爵變成了公爵。
因為這南方三省的五大諸侯,全部都是羋氏附庸。
甚至,除了效忠女皇夏旖之外的所有人,哪怕是中立的,也全部得到了封賞。
包括夏炎公爵,包括厲如海,包括寧元一,包括宇文伐。
總之,就是制造一種現象。
好像整個天下都擁護夏桀,徹底孤立女皇和贏缺的小集團。
雖然是在江都行宮,但是永昌皇帝登基大典,可是比當年的夏旖要豪華得多,氣派得多。
東方世界諸國,除了東夷王國之外,全部派遣使者來參加。
甚至遠在南蠻之下的諸多王國,也都派遣使者參加。
最終統計,參加夏桀登基大殿的外國使者,整整有三十六國之多。
從西域到極東,從極北到南端。
都有國家使者參加。
當然有些國度實在太遠太遠了,但這也難不倒羋氏。
要么派遣艦隊去接,要么派遣空中飛騎去接。
總之,這場登基大典,就是隆重,就是輝煌,就是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