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營銷有一種慣用的手法,叫情緒輸出。
編造段子、地域黑、男女對立、階級對立、吐槽渣男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觀眾感到憤怒,或者感到愉悅,都是接收了情緒輸出的結果。
你憤怒了,去評論里罵,作者得到了流量。
你愉悅了,去點贊關注,作者得到了粉絲流量。
在這個年代,豬甜甜只是發了一個最簡單的情緒輸出"我是白富美,你們都是eb,都是oser”
網友就受不了了。
“或許你家境優越,生活富足,但你這樣的言辭只會顯得你蒼白膚淺,真正的富裕不僅是物質,更有心靈上的美好和精神上的充實。”
豬甜甜"搞笑哦,你月薪2千塊錢的oser給我每月零花錢20萬的講道理,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么”
“我承認我沒你有錢,但我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事,有朋友,有愛人,有親人,我覺得自己很幸福,這種幸福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
豬甜甜"沒事多照鏡子看看自己被工資折磨的丑惡的臉,繼續自欺欺人去吧,管好自己不犯罪就是你最大的善良。”
“錢并不等于快樂”
豬甜甜"是啊是啊,有錢人的快樂你們想象不到”
"就算你再有錢,你也是個毫無家教的東西,潘潘靠自己的努力向我們展現美好,不是你這種人可以侮辱的”
豬甜甜"你可以問問她,愿不愿意活成我這樣你也可以問問她,在廚房里煙熏火燎的累不累
累啊,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
掀桌
一幫人來罵,竟然罵不過人家,網友氣啊,最后也不講文明了,開始狂飆臟話。
豬甜甜張口oser,閉口oser,任你百般說法,她就只抓住一點一一我比你有錢,我比你成功,你們就是oser
大概在2010年之后,網上冒出一系列白富美、高富帥、矮窮經、屈絲這樣的流行詞。
為什么會流行呢
因為那時的年輕人已經遭受過社會的毒打,對階層分化有更深刻的感觸,所以才會有共鳴,自嘲為絲。
甚至延伸出一種絲文化,還有絲男士這種影視作品。
現在的年輕人還是傻白甜,不會自嘲,就是被人家罵了,我得罵回去,當然他們也意識到,與豬甜甜展現的生活相比,自己確實一無所有。
總之,oser這個詞火了。
自芙蓉姐姐、女神大賽、刀郎之后,麥窩又創造的一個流行詞匯,迅速傳播到其他平臺。豬甜甜的粉絲暴漲,一部分為了罵她,一部分竟然神奇的找到了崇拜點。
有一種心理叫“慕強”,就是崇拜強者。
豬甜甜在某些人眼里,就是可以崇拜的強者。
每每發一組新照片,這幫人總會在第一時間趕來熘須拍馬,大肆贊美,直到出現了這樣一條陰陽怪氣又酸熘熘的評論
“你也就跟我們炫耀炫耀,你30多萬粉也不過是個小角色,有幾個認識你的徐靜蕾快百萬粉了,你比得了女明星么”
豬甜甜竟然回了“女明星算個”
誒
回復失誤,許多不爽她的網友好像抓住了漏洞,瞬間群起而攻之。
"說大話沒用,有本事給我們看看”
"你可能有錢,但不好意思,你真的沒啥名氣,放在劇里大概只能演個丫鬟哈哈哈哈哈”
“全國人民都知道鞏俐,知道你豬甜甜的有幾個”
"人家拿大牌代言,你只能買大牌,哎呀一時間不知道誰高貴了呢”
"人家國外拿獎,為國爭光,你只能在網上噴糞”
"你很漂亮,但扔在女明星里還真就是個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