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撤兵,還兩國百姓以和平。
其實,如果秦正秋那一劍不是在晌午時揮出的,如果李岐沒有非要等到七月十五才兌現承諾,魏長天還真的差一點便陰差陽錯的救下了三百萬人的命。
但可惜的是,世事沒有如果。
而站在如今向回看,魏長天只覺得自己當時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他想要通過這種幼稚的方式來換和平。
寧永年卻以三百萬人的命來換戰爭
“呵呵,可笑啊”
嘴角浮上一抹自嘲,魏長天慢慢閉上了眼睛。
楚先平和杜常心情復雜的對視一眼,皆沒有再說話。
說實話,其實他們此刻心中對魏長天都是有一絲敬佩的。
不管結果如何,能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放著一國的寶物不要,反而卻提出了一個對自己毫無好處的條件這種事確實沒有幾人能夠做到。
更何況是魏長天這樣一個人。
因此,他們佩服,但卻也知道這恐怕是魏長天最后一次做這種事了。
這并非是因為魏長天做錯了。
而是因為這世間之事就是如此奇怪。
往往越是“真善美”的東西,就越難以得到好的結果。
究其原因,這或許是由于大多數人都活得沒有那么“善”。
所以在他們看來,太過“善”的人生,太過“善”的事注定只是個笑話。
三日后。
原州城慘遭滅城一事傳遍天下,奉寧兩國各執一詞,皆有一套說法將所有過錯推到對方頭上。
當然了,作為在這件事中同樣損失慘重的大奉的說辭無疑會顯得更可信一些。
不過對于大寧的百姓而言,他們出于本能的自然更愿意相信寧永年那套“大奉屠城,然后遭到天譴”的解釋。
五日后。
四十萬大寧軍隊在原州城外舉行了三天三夜的祭天儀式。
一為告慰于一夜之間死去的三百萬亡魂。
二為誓師,為即將發動的反攻之戰正名。
看著滿城焦尸,大寧將士憤怒的嘶吼聲遠傳數里,無數百姓千里迢迢趕到原州城為正義之師送行。
十日后。
大寧大軍跨過蟒河,穿過西漠戈壁,兵臨大奉懷陵府,不顧行軍疲憊當日便猛烈攻城。
兩邊廝殺了整整數日,浮尸遍野,不見黃土。
十五日后。
懷陵府城告破,大寧軍隊繼續向大奉腹地挺進。
聽聞前線告捷,大寧國內舉國歡騰。
原州城忽落暴雨,三日不停。
原州城外,眉山。
“公子,寧永年回京了。”
站在雨簾之中,楚先平扭頭看向渾身早已被濕透的魏長天,語氣復雜的補充道
“不過同舟會之人未曾見到尤佳。”
“”
深深吸了一口,魏長天似乎無比的疲憊,也不知是不是連續通過“合離”制造了三天大雨的緣故。
看著腳下被籠罩在磅礴雨幕中的茫茫一片廢墟,他沉默了很久,然后慢慢坐在了一塊青石之上。
墓石般岑寂的原州城,石雕般一動不動的男人。
楚先平和杜常就這么站在魏長天身后,在這暴雨中一言不發。
直到一個聲音慢慢于雨的嗚咽聲中響起。
“告訴共濟會,將順親王滅門一事的真相,以及柔安公主未死的事在十日之內傳遍三十六州。”
“再告訴寧玉珂,讓她做好一切準備。”
“一個月之內,我要她來做大寧的西南王。”
x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