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的第十一頁這樣寫道,“被閹割的人類歷史,終究還是有許多未知之迷,就如同早期地球上的神秘文明。我聽說,在公歷時期,人類就已經能夠運用蟲洞,并且具有中和黑洞的能力,然而,不知為什么,在現代卻沒有與之相關的蛛絲馬跡。”
今天是星歷39年7月的第二周。
與“蘇無”人造人首領黛雅的談判進入了一個實質性的階段。人造人期望能夠延續,然而在冰河期被困在地下,能源的貧乏和資源的短缺在人造人堅持了近百年后變得格外明顯,種群數量的急劇減少,這一切在見證了周坤完成了第一次交易之后,黛雅的心思開始轉變。
“我們不能只是茍延殘喘,需要生存下去,延續下去。”黛雅在一次人造人內部的會議上直截了當的說道。“錯過這一次機會,恐怕將會錯失整個時代。留給地球的時間不多了,留給人造人的時間也不多了。”
然而,人造人內部卻還是意見無法達成統一,鑒于幾百年前的兩次機器人大戰,使得人造人有疑慮最終人類是否會消滅自己。
“等待意味著死亡。”黛雅再一次強勢的表態,“難道在經歷了數十年之后我們就這樣等死嗎?與周坤的合作將使得我們有機會獲得新生。”
“如果,某一天,我們背叛了他,或者他背叛了我們!”一直隱藏在人造人中間,被稱為人造人醫師的亞亞站了起來。
“沒有如果。”黛雅用力拍了一下臺面,瞬間大堂平靜了下來,“因為我們前代的野心,導致了滅頂之災。如果我們繼續守在蘇無,結果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亞亞臉色變幻了數下,終于不再說話,緩緩的坐了下來。
-----------
周坤在閱讀了父親的筆記本之后,看似解決了一些疑問,事實上疑團更多了。如果說在公歷時期,即史前文明時期,個別AI的進化或者說是變異導致了兩次機器人大戰,那么是誰將AI的籠子打開了?
AI雖然看起來近似于人類,并且擁有人類的思考能力,會產生人類的情感,那么到底是誰打開了AI的野心,只有如此才能使得龐大的AI走到了人類的對立面。
事實上,公歷時代,存在太多的國家和勢力,而主要的幾個能夠量產AI的國家之間矛盾重重,最后卻又因為AI野心又走到了一起,不得不說是多么的諷刺。如果說這是某一個國家的杰作,不得不為此拍手稱贊,因為最后受益的是整個人類。
筆記本中是這樣描述機器人大戰的,“對于大洋的貪婪,國家并不再理會原本并不完善的海洋公約,實力是地盤的第一基礎。鑒于人類的體質不適合大洋的生存,AI自然而然成為了探索海洋的主力。初時,大洋8000米深度的地域已被瓜分一空,然而在更深處卻發現了另有天地,這促使原本脆弱的互相制衡瞬間垮塌,一夜之間數以十萬計的AI大軍進入未知的海底。在這里,在某些開啟了野心的AI指揮下,第一次機器人大戰爆發了……”
“人類在那片陌生的未知海底一無所獲,而充滿野心的AI也未能進一步探索,稱霸地球的野心使得他們掉轉方向,向人類城市發起了攻擊。這一場戰爭,由于AI脫離了人類的城市,戰損和中毒導致了大量AI失去戰力,在戰爭的下半年人類扭轉了戰局,只有少量AI逃離。”
周坤緩緩的合上了筆記本,在父親的表述中,海洋成為了公歷時代(史前文明時期)的焦點,尤其是在海底。當時的人類已經能夠在海底建立屬于人類的城市,然而更深處的海底顯然依舊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雖然筆記本上沒有明寫,但是周坤大致也能推斷出促使AI反叛的緣由,或者說是導火索必然是那片人類一直未能涉及的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