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泰如此,李恪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他沒有去勸說,因為李泰說的對,有些事情,終究是要去面對的,不管這是好,是壞,都需要自己去面對,去承擔。
而這個承擔就是李泰從翠華山下來后,整個人都郁郁寡歡,甚至可以看出,他的眼睛紅紅的。
而一只在一旁看著的李曌,則被那些孩子和自己這四叔很很的震撼了一把,特別是當那個死了兄長的孩子,說出我哥哥是不是為了保衛大唐戰死的時候,她沒能忍住,躲到一旁哭了起來。
但時間就是這么的無情又善忘,它可以在不經意的時候,慢慢的抹除一個人存在的痕跡,也能抹除一個人悲傷,哪怕那是刻骨銘心的悲傷,在時間面前,也會被淡化,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時,那股徹骨的悲傷才會從心底深處涌現出來,等到來人了,天亮了,又收起那份悲傷,換上另一副面孔繼續前行,這就是時間的力量,也是成長的力量。
而不管李泰是成長了,還是淡忘了,他都要繼續前行,帶著逝者的心愿前行。
但這些都只能李泰獨自去承擔,時間和這個世界都不會為他停滯,每天的太陽也照常升起。
不過相比李泰的悲傷,在整個大唐,有的人已經為他們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隨著李承乾在清玄寺外的一跪,整個大唐在他的推動下,整進行著一場對寺院的搜查和整治。
在這場整治之下,有無數外表光鮮的寺院被查出了無數的喔齪事,也遷出了無數的官員,豪紳,甚至是地痞流氓。
面對這樣的情況,來自大唐最高統治者的意思,就一個,嚴懲不貸,絕不姑息,并且在李承乾的建議下,讓無數的平民被組織著參與那些罪人的審判。
一開始他們還不相信他們眼中的得道高僧會如此,甚至有的百姓還在為他們求情,可隨著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實被無情的揭開,無數的百姓沉默了,最后一個個群情激憤的要求嚴懲,甚至還有的百姓沖擊法場,就為了上去質問他們為什么。
而這也將是一種沒有答案的宣泄,這些人面獸心的家伙,不會告訴你,他們這么做,只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利益。
但他們不說,不代表沒人會說,在李承乾的提議下,李世民的支持下,無數的人在民間宣揚著家國天下的思想,也事實的把那些正在懷著救人渡世思想的高僧,道士和那些大儒,推向前臺,甚至就連墨家也被李承乾推了出去,讓他們的思想在一次在神州大地傳播。
但傳播也不是什么都能說,那些弒君殺父,妄論社稷之言,那是一律不準提,中心思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包括的思想傳達下去。
而這一場可控的思想解放,也為日后,李承乾的諸多變革打下了基礎,也在一次讓百姓對知識的渴望有了更多的期待。
不過相對于百姓和皇家的欣喜,那些被動了碗中利益的勢力,他們一個個對李世民和李承乾這對父子恨得要死,其中以五姓七家為首的世家最為憤怒,其次是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