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心里跟明鏡一樣,孫恪不肯說,她也就不繼續問了。
留著孫兒在慈心宮里用了晚膳,前腳讓宮女把孫恪送出去,后腳皇太后就吩咐起了向嬤嬤“去打聽打聽,永王妃這陣子都相看了哪些姑娘,哀家也替恪兒把把關。”
向嬤嬤垂首應了。
等翌日她讓人去宮外一打聽,回稟來的消息讓她傻了眼。
向嬤嬤只好一五一十與皇太后稟道“京里都在傳小王爺要娶親的事兒呢。”
“都說了些什么”皇太后問道。
“有說是娶正妃的,又說是娶側妃的,眾說紛紜,”向嬤嬤道,“女方的人選,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只知道事情是這么傳開來的”
從萬壽園里柳媛想對鎮北將軍府的姑娘動手卻反而被打了回去,到有人看見當日永王府的馬車在園子外頭,后頭順著猜下去,姑娘家的名字一溜兒的。
皇太后啼笑皆非“再傳下去,哀家都不曉得這是恪兒娶妻,還是圣上選秀女了
衛國公府那丫頭,好端端挑釁人還想動手
來請安的時候瞧著是挺規矩老實的,沒想到在外頭是個那樣的性子
也難怪阿淵說不喜她,不喜才好,哀家可不想要一個那樣的外孫媳婦。”
宮女嬤嬤們都不應聲,叫她們說,到慈心宮里還不規矩老實的能有幾個人長輩跟前一套、背后一套,也不是多稀罕的事情了。
皇太后說過了柳媛,又問到了顧云錦“鎮北將軍府的那個,手上倒是挺厲害的。”
向嬤嬤這一次去打聽,也知道了顧云錦的不少事情。
顧云錦和侍郎府、楊家的糾紛,其中牽扯了親戚關系,孰是孰非,作為外人,只聽流言就拍板定論,未免偏頗。
因此,向嬤嬤只提顧云錦救火這一樁。
這是北三胡同里的百姓們親身經歷過的,火情如何,滿京城都看得到,那天半夜,顧姑娘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大伙兒你一言我一語地也早就湊全了,流傳開來,偏差并不大。
皇太后知曉火災,卻不曉得這一段,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故事,比全然未知的事情更扣動心弦。
再者,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還未及笄的小姑娘。
起火時把鄰里叫醒,這不難,難的是遇事冷靜又堅強,幾句話激勵了鄰里自救,她也不是光耍嘴皮子,該提水時提水,該備伙食時備伙食。
這份能耐和本事,比好些年長些的姑娘家都強。
“將門之女,骨子里的血性就是不一樣,”皇太后嘆道,“她還有些什么事情,一道說來給哀家聽聽。”
向嬤嬤實在不想說親戚紛爭,遲疑了一陣,又說了幾樣她覺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