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家的年華是耗不起的。
林琬已經及笄了,林家一直在給她看相,前回有一個世襲罔替的世家子弟去求親,只因對方不在京中,林家猶豫了一陣,還是舍不得女兒遠嫁,拒了。
可拒了上一個,隨時會有下一個。
北境戰爭若是一打年,等程晉之回來,林琬別說嫁人了,怕是連兒子都生了。
彼時,哪怕程言之給弟弟挑了個門戶相當的,程晉之亦會有遺憾吧。
程言之和程禮之不希望如此,與肅寧伯夫人商議之后,請了傅唐氏出面,去林家遞了口風。
傅唐氏是顧云思的婆母,與程、林兩家的關系都極好,自是應下了。
尋常兩家說親,在實打實敲定之前,都是探口風的,萬一不成,也不會鬧得沸沸揚揚,彼此臉紅。
傅唐氏把肅寧伯夫人的意思說得很明白。
圣上鼓勵世家子弟遠赴邊關,程晉之主動去了,引了一片贊嘆,圣上也是夸贊過的,林家拒親,若無一個合適的理由,恐怕會讓人說道“無大義”、“無大節”。
因此,此番求親,除了兩家人與做媒的傅家,斷斷不會讓外頭聽到一丁點的風聲。
林家便是拒了,外頭也不會知道。
這個當口上提出來,絕對不是為了威逼,而是怕林琬先說了親,肅寧伯府就錯失了。
戰事剛起,林家可以多作考量,并不急于立刻回復。
若是林家愿意應下,這親事也可作為兩家的口頭約定,等程晉之歸來后再上日程。
這一點,是為了以防萬一,戰場上什么都有可能發生,若兩家交換了庚帖、過了小定,程晉之卻不能全須全尾的從裕門關回來,那林琬往后再尋婆家,會被人說“命硬”、“克夫”的。
肅寧伯府不想叫程晉之錯過林琬,但也不想害了林琬,這是他們如今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了。
傅唐氏上個月遞的口風,林家一直沒有給回應,直到初七這日,不止應了,還大告四方。
以林家愛護林琬的架勢,如此宣告,一定是林琬自己的想法了,她絕了后路,她也不想要能全身而退的后路。
這是程禮之松了一口氣卻又嘆息的原因。
傅敏芝亦聽說了,急匆匆趕去林家見林琬,道“你思量了半個月,我原以為你在思量應或是不應,結果你思量的卻是應下后傳不傳出去。”
林琬把棋子往棋簍里一丟“錯了,我還在思量他程晉之看上我什么了。”
傅敏芝啼笑皆非,恨不得翻一個白眼給她“那你思量出來了嗎”
林琬道“我打小就認得他,他也認得我,撇開小時候不說,只說這兩年,我愣是沒有瞧出來他有一丁點喜歡我的模樣。可要不是真的喜歡,肅寧伯府不會在此時此刻提出來。我就這么想了半個月,沒有一點兒頭緒。”
“那你為何還是應了”傅敏芝問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