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這種作物的營養比較單調,作為主糧還是有點欠缺。”云深說,“開春之后擴大種植面積是肯定的,不過露天大田種植和溫室環境有很大不同,作物的生長狀況會明顯受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除了土壤耕作和肥水管理,還可能出現鼠害,蟲害或者病害。”
沼澤深層的泥炭是一種相對純凈的種植介質,表面植被經過一次焚燒的表土也算是經過了初步消毒,可能還有品種陌生的因素在內,在溫室植物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不僅技術指導手冊上注明的常見病一樣也沒有發生過,連蟲子都十分罕見。
“術師,您是打算在春季開始之后種植新的作物嗎”韓德族長問道。
“我打算用一部分土地種植春小麥。”云深說,“如今已是二月初,小麥種子的春化可以開始了。”
大多數人對馬鈴薯這樣高產的作物都感到很滿足,雖然口味單調,吃多了肚子也會難受,但容易入口,易存放,種植方式簡單,最重要的是產量實在高得驚人,不過術師要做的事情從來沒有錯誤的,這個“春小麥”既然是他決定要種的作物,一定也有它本身的特殊之處。
“春化”有人疑問道。
“為了讓種子正常萌發,需要將它們放置在寒冷的環境中處理一段時間。”云深說,“春小麥的產量相對較低,生長周期較長,對土壤和肥水等種植方面的技術要求也高一些,不過相比本地品種,它們經過長期改良還是有優勢的時令方面的事我就不了解了,這方面工作是由山丁負責的是嗎”
“是我,術師。”一名手腳粗大的遺族中年男子走出半步應道,他的手上還帶著泥土,剛才的采收他也參與了,因為術師可能有所安排才跟過來。
“還有一些作物要成規模種植,像是玉米,花生和甜菜,”云深說,抬頭看了一眼溫室外云層厚重的天空,“這塊土地還是太陌生了,沒有能夠用于參照的氣候記錄和種植經驗,物候學對我來說也是完全陌生的學科”
他思考了一會,周圍的人仍然對這些名詞有聽沒有懂,只有安靜等待著不打擾他,云深分神的時間不長,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不急于短時間之內推廣,對農時可能有要求的作物還是先在試驗田分區試種,總結出規律之后再因地制宜。南山族長,試驗田的標準比較嚴格,稍后請你帶著墾荒團的幾個骨干到辦公室來。”
“是的,術師。”南山族長說。
“在三月之后,中旬之前,氣溫會在某一天突然結束極寒,轉回正常溫度”云深說,“可惜不能確定是哪一天。”
黎洪蹙眉也露出遺憾夾著慚愧的神色,翻山眾過去前往撒謝爾部落交易的時間基本都在夏末秋初,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在暮春或者深秋時動身,雖然這條路走了幾十年,他們對周邊地貌也算是十分了解了,卻很少注意這邊的氣候變化。部族里過去照顧田地的人倒是對節氣天時很有把握,但山陽山陰隔著一道山梁風水都會不一樣,何況他們是跨越了這么長一段距離來到的這一塊土地
而且在開春之前就要這般諸多謀劃的情況也是過去從未出現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