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我在那兒呆得很好,”埃拉說,“只是我不知道族人愿不愿意我回來。”
赫薩瞪大了眼睛,片刻之后他笑了起來,“哦,兄弟,我們確實埋怨過你。但我們可沒有埋怨多久就顧不上了,換了新地方生活可把我們折騰壞了,在折騰的時候我們也會想你,那時候想的可不是埋怨,而是哪怕部落再多一個人手也好啊畢竟你那么聰明,對干活肯定也有一手”
他們一邊說,一邊手挽手地回到了赫薩的車上,運輸隊的隊長是個虎人,只遠遠問了一句埃拉的身份,連他掏出來的證明都懶得看,車隊就出發了。
赫薩的車駕剛好能坐下兩個人,再見老友的興奮趕走了午后的困倦,他們一邊跟隨著車隊前進,一邊熱烈地交談,交換他們在兩地不同的生活經歷,赫薩得知埃拉并未被一直拘禁在訓練營,實際上,因為他的學習和訓練成績優秀,再加上長得也不錯,不僅進了訓練營的模范班,還做了好幾次的會場守衛,近距離目睹過術師的身姿這可算得上是很大的榮耀了,至少赫薩毫不掩飾自己的羨慕和嫉妒。
相比之下,赫薩他們在新駐地的生活有些平平無奇了。
就像埃拉并不覺得自己的經歷有多么值得夸耀那樣術師的事當然例外,赫薩對部落在一年間發生的變化也說得平常普通,雖然他們也認為部落已經被從內到外地徹底改變了,但他們仍然不認為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除了他們自己,還對他人有什么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同時同樣地發生在其他新住地,就像也許第一把鋤頭被造出來的時候是特別的,但很快就會有成千上萬把一模一樣的鋤頭出現,那“第一”這個名字也不會把鐵變成金子,何況他們不過是“第三”住地。
埃拉說“我在報紙上看到了好幾篇關于第三住地的新聞和報告。”
“真的嗎”赫薩立即提高了聲音問,“什么時候的報紙上說了什么”
埃拉詳細同他講述了新聞的內容和報告的主題,因為事關他的部落,所以他找到這些資料,不僅認真,還做了筆記。赫薩幾乎是全心全意地傾聽著,只分出一丁點的注意力在趕車上,大路既寬又直,車隊的速度也不快,他對埃拉的幾次提醒滿不在乎,倒是對那些新聞和報告有許多感想,因為那些出現在報紙上的事例,可以說,赫薩每一個都經歷過。
新住地里當然也是有報紙的,只是有能力的人不多,這點難度反而增加了報紙在人們中的權威性。雖然工作組也會定期給他們讀報,但由于時間和其他限制,他們往往讀得并不完全至少他們沒什么空閑像埃拉這樣專門去搜集往期關于第三住地的內容。以他人的、研究的視角觀察第三住地各族群的發展過程,這種角度讓赫薩感到新奇,知道那些關于他們的文字中贊揚遠遠多于批評時,赫薩表現出了一種并不意外的、矜持的驕傲。
“雖然我們不是第一,”他說,“可我們一直都干得比后面那些自私自利的家伙好多啦”
可能是因為四到七號那幾個新住地的遷徙部落都沒有一個背叛了聯盟的前族長吧。
當然,這種話埃拉只敢在心里說。
回家的路在交談中顯得如此之短,當赫薩說“就在前面。看呀,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