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輝讓楊玄留在桃縣,是因為即將到來的大戰。
出了節度使府,楊玄在江存中和張度失望的眼神中,帶著人回陳州。
他得回去安排一番。
出城門時,守城的軍士勐地站直身體,“楊使君慢走”
太恭謹了些,讓楊玄有些不適應。
大戰的氣氛還不算濃郁,至少北遼的斥候沒敢逼近桃縣。
但路上能看到不少百姓拿著鐮刀,或是扛著鋤頭,背著背簍出行。
聽到馬蹄聲,百姓們止步,讓開道路。
一個老人回頭,“是楊使君。”
頓時,一張張木然的臉就鮮活了起來。
一個年輕人問道“楊使君,北遼人要來了嗎”
楊玄點頭,“對,要來了。”
他不想哄騙這些百姓,否則當北遼游騎突然出現時,他們會成為第一批軍功。
眾人沉默了一瞬,那個老人問道“使君,此次”,他有些尷尬,“能勝嗎”
他開了個頭,百姓們頓時打開了話匣子。
“聽聞相公病了,咱們就擔心相公的身子,若是撐不住怎么辦”
“相公可是我北疆的定海神針啊”
“還有人說北遼來了五十萬大軍,老天爺,五十萬咱們北疆才十余萬人馬吧怎么打得過”
“假的”楊玄笑道“五十萬,把赫連峰的褻褲當了他也養不起。知道五十萬一路人吃馬嚼要耗費多少糧草嗎自家想想。別說是北遼,就算是大唐,也發動不起五十萬大軍的征伐”
五十萬大軍就是一個黑洞,在后勤保障靠人力畜力的今天,在耕種技術相對落后的今天,五十萬大軍,能把一個國家拖垮。
另一個世界的楊廣征伐高句麗,據說是出動了三十多萬人馬,還沒開打,國內就民怨沸騰,埋下了覆滅的種子。
五十萬
要多少民夫來支持后勤保障
這不是笑話嗎
見百姓依舊半信半疑,楊玄說道“北遼耕種的本事還比不過大唐,他們的存糧也沒大唐多,怎么養五十萬大軍再有,知曉五十萬大軍要多少民夫來保障嗎少說一百萬以上。”
這是往少了說。
“真的”
“五十萬大軍真的養不起”
那個老人喊道“都住嘴。”
等眾人消停后,老人說道“老夫想起了年輕時和兄長去關中之事,那一路吃用,把家底都掏空了。是呢兩個人尚且如此,五十萬大軍,能把北遼壓垮北遼真要來五十萬大軍,那是好事呢”
“是這么回事。”楊玄笑道。
村老,鄉老老人協助治理地方。更多的村子里,老人便是主宰。
其一他們輩分高,說話有人聽;其二他們閱歷豐富,經歷的事兒多。
興許會保守些,但在大事上,他們能做出最穩妥的決斷。
楊玄又問了百姓們去作甚,卻是去收集食物。
夏季,野外有些吃食。聽聞大戰將起,他們準備去弄些回家。平日里就吃野菜雜糧,等大戰起,被封鎖后,再吃存糧。
這個民族有著豐富的戰亂經驗,一代代口口相傳,讓百姓知曉在危機時刻該做什么。
這個時候,幾乎不用官府來指導官府實際上并沒有他們經驗豐富。
楊玄又問可是自發的,才知曉是村老,鄉老叫人去各處傳信,讓各家各戶出人,趕緊去外面找吃的。
一路歸途。
大戰將起,農人們看著地里的莊稼,在盤算時日。
百余騎出現在了前方。
楊玄勒住戰馬,看著那些農人蹲在田間地頭滴咕,滿面愁容。
“告訴他們,趕得上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