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們在蕭公館商量并制定了育才幣森林體系,回去以后立刻著手辦,僅僅兩天之后,大明的第一批數量為2000人的出游隊伍就踏入了兵道,他們幾乎是清一色的參加過當初聯軍的軍人,雖然有過經驗,但這次畢竟是私人姓質了,明政斧每人給他們發了一小筆錢就把他們打發上路,這些人不知道該去哪里,更不知道是什么狀況,懷著忐忑的心情一進入兵道,這才發現那里已經是滿坑滿谷的人,見他們來了,紛紛圍上來問:“兄弟去哪啊,搭我車吧。”
以下是他們之間最常見的對話形式和內容。
明朝人:“大哥的車去哪”
漢朝人:“你想去哪我就送你去哪。”
明朝人:“我也沒想好我該去哪。”
漢朝人:“那我給你介紹一下沿路的站點,你要是錢多就去蒙古草原旅游去,要是沒錢建議你先去秦朝,包你一出站就有工作,活是累點,工資高。”
明朝人:“漢朝怎么樣”
漢朝人:“漢朝現在先別去,鬧饑荒呢,簽證也不好辦。”
明朝人:“大哥是漢朝的”
漢朝人:“是呀(說著一指身后的車夫們),干我們這一行的基本全是漢朝的。”
“那去秦朝多少錢呀”
“你給200育才幣吧。”
“太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