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里分肉他要了一塊里脊肉,做了糖醋里脊;隊里分了燒雞烤鴨,他今天用上了;再就是炒雞蛋、炸花生米之類,沒怎么做海鮮,多數是硬菜。
連主食都很硬,牛肉水餃。
他的戰友每年臘月都給他送禮,今年便有內蒙戰友送了牛肉干和凍牛肉過來。
王向紅開了兩瓶北大荒酒,招呼著眾人吃吃喝喝,在年根下湊一起喝酒,真是好不快樂!
中午喝過酒,下午還要上船謝年。
謝過往舊年里大海的慷慨相護,盼來年在船上能紅火興旺的捕撈漁獲。
這是外島最重視的傳統之一,又叫做請太平菩薩。
漁民們在海上討生活最是關心是否風調雨順。
風調雨順才能出入平安,這關系到無數漁家無數漁島的闔家歡樂、幸福綿延。
所以到了一年之終,虔誠的漁民就會一次次的祭拜船神、祈求大海。
上船謝年從臘月二十就開始了,只要在除夕之前選擇黃道吉日即可。
但在傳統中,漁民漁船上謝年一般會選在臘月廿八這樣的好日子。
天涯島便選在這一天。
傍晚開始,漁民們紛紛上船,他們沒有自己的船,可是請起太平菩薩來一樣虔誠。
漁船空間狹小,可該有的禮儀規格半點不能馬虎。
點燭焚香自不可少,此外必備“三牲”——
不是三種肉,是糧食、魚以及鹽,這也是漁民出海必須的生活物資。
再就是水果,放的是蘋果。
王憶記得在21世紀,最早從高校開始流行平安夜送蘋果,說蘋果是平安果。
但在外島這個說法都流行半世紀了,早就有平安果的說法。
王向紅和王憶在天涯二號船上謝年,他教授王憶謝年風俗。
能用上的,用不上的;以前的,現在的,他都一一說給王憶聽。
船用‘三牲’、年糕、三杯茶、六杯酒,等等,甚至怎么掛鞭炮,怎么算時間點燃鞭炮,怎么在船頭磕頭、怎么祭酒他全得教給王憶。
王憶學著往四周看,碼頭上的船只一字擺開,都有漢子在上面主持祭酒謝年。
不管大船小船上都有人,船頭豎起竹竿,桿子上掛了鞭炮。
鞭炮在風中搖晃著,王向紅一聲‘大謝’,大家伙紛紛拿起一支香來點燃鞭炮引信。
頓時,噼里啪啦的聲音在海上響起來。
放了鞭炮,在有桅桿的大船上漁民們還會爬上桅桿。
桅桿上有國旗的他們會換上新國旗,沒有國旗的就掛上一面國旗。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獵獵震蕩在東海海濱之上。
王向紅看著一面面的紅旗掏出煙袋抓了點煙絲塞進煙袋鍋里美滋滋的抽起來。
他吐出一口煙圈,放松的嘆了聲氣:“直到這順利謝了年,咱漁家人才算是正經的可以準備過年了。”
其他社員跟他的想法一樣,收拾上東西開心的吆喝著往回搖櫓。
海上又隱隱約約的飄來清脆的鞭炮聲。
聲聲不斷,這是其他村莊、生產隊的漁民在謝年呢。
過往一年終于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個謝年是告別往年,也是期待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