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島地區的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三餐都有講究,初一早餐吃水餃,吃肉餡兒水餃,然后中午頭以素食為主,吃個年糕、湯圓之類。
其實按照傳統,初一早餐就是吃年糕湯圓,意謂年年高、團團圓圓。
不過六十年代日子過得艱難,家家戶戶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豬肉,孩子饞大人也饞,于是改成早上吃豬肉水餃——別管家境好不好,這水餃里面好歹有點肉。
家境好的吃純肉水餃,家境差的就在白菜里摻和點肉星子。
大年初一,氣象如新。
早上迎財神放的鞭炮多,恰好今天海風又比較溫和,于是島上便彌漫著一股硝煙氣。
海風徐徐的吹,灰蒙蒙的硝煙如霧氣般徐徐飄蕩。
王憶眺望遠處的金蘭島,那島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煙霧縈繞,忽聞島上有仙山。
生產隊的老頭老太太們成群結隊的坐上了機動船出發去外嘴頭島。
外隊的老人也正在坐上船,他們都是去庵堂寺院拜菩薩的,俗稱拜菩薩歲。
從六十年代開始不讓拜這個了,內陸政策尤其緊,但外島這邊風氣還要開放一些。
吃海上飯的,如果沒有菩薩保佑、沒有點信仰,那不管是出海的漢子還是留守的家屬心里都沒底。
如今改革開放了,政策更寬松、風氣更開放,于是老人家們更是活躍起來了。
大年初一外島的寺廟人滿為患,隨便找個地方去看看都是人群黑壓壓。
今年初一,老人家們找了沙生泉帶隊去。
正好沙生泉剃了光頭,他穿著灰僧衣、站在船頭捻著佛珠還真是像那么回事,又變成了娘娘廟里的濁慧,弄的老頭老太們上船的時候肅然起敬。
王憶沒去搞這一套,他在島上溜達著欣賞春光。
盡管早就立春了,可直到這個年過去了,他才感覺春天真的來了。
外島春天來的早。
這地方從氣候上來說是很適合人居住的,春天秋天時間長,夏天冬天時間短,且很少有極端溫度,一般不會有酷熱嚴寒天氣。
去年外島地區總共才下了兩場雪,還都是小雪飄零。
不過住在島上無法集中生活所需的資源,出行不方便,干什么都不方便,而且還有臺風時不時過來逛一逛,慢慢的就導致外島凋敝。
路上遇到葉長安和王向紅也在溜達。
三人碰到,葉長安便感嘆道:“天氣真是暖和了,厚毛衣都穿不住了,我估計再過十天半個月就有暖流來了,到時候是不是得穿春秋裝?”
他們圍繞著天氣聊了幾句,王向紅把話題轉移到工作上:“王老師,你們后天是去勞軍對吧?”
葉長安隨口問道:“今年咱們縣里組織的擁軍慰問團,有你一個位子?”
王憶說道:“對,我代表教師隊伍去慰問咱們的人民子弟兵。”
葉長安拍拍他肩膀說道:“你可以代表咱縣里的知識分子、文化階級,帶上幾本《龍傲天環球大冒險》,去給戰士們做個報告。”
王向紅很贊成這句話:“對,王老師該去做個報告。”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軍政軍民團結一致克敵制勝的無價法寶。”
“你既然加入了擁軍慰問團,那就應該展現出自己最好的風貌,拿出你的本事來,去跟咱們子弟兵同志們好好交流。”
“軍隊一直是出產作家的高產之地,你要虛心的跟軍人中的知識分子好好交流,讓作品更上一層樓!”
王憶一聽,這格局一下子打開了啊。
外島一直有擁軍的傳統,江南省每年要搞多次擁軍慰問活動,翁洲地區是正月里去給子弟兵們送給養。
他們這里是擁軍慰問的重點地區,兵員多,因為這里地處東海前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軍區駐扎的部隊挺多的。
然后這里駐地分散、條件差,不說整個外島地區了,就說翁洲吧,它自己便有大小島嶼1400多個,有人居住的達到了240個之多,而駐軍島嶼又有幾十個。
外島的子弟兵們不容易,島上補給不足,交通不便、氣候多變,常年風大浪大,在島上駐扎真是讓子弟兵們吃盡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