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地方是水井,看看有沒有水、能不能利用起來,現在外島有海水淡化設備吧?來一套,日產海水起碼得兩千升級別吧……”
“漁場是重點,等天氣暖和了開始下網箱搞養殖。嗯、嗯,也有放養的苗子,反正咱們承包島嶼的時候政府這邊有投資要求,往大里整,整出個正經養殖場……”
“雞鴨豬的養殖要注意,也得雇傭人,不過咱是微小企業,你和墩總弄點信得過的心腹過來負責就好……”
他把自己的構想大概的說給邱大年聽。
很簡單,就是個海島新農村的發展項目而已。
邱大年掏出錄音機和筆記本記錄起來,跟他暫時敲定了發展方向。
這事一聊,時間過的就快了。
王憶抬手看看時間把剩下的活交給邱大年,自己先行回到83年。
后面兩天,83年的外島都在下雨。
王憶沒事干,時不時便來23年跟邱大年聊一聊,也領著邱大年到天涯島去看了看。
正如邱大年所說,天涯島如今大為改變。
山巒整體還是荒蕪氛圍濃厚,但已經熱鬧起來,有一些人氣了。
碼頭上停靠了小漁船,島上除了生產線建起了一座小冷庫。
受制于us的供電功率,冷庫的容積只有六百個立方,專門用來存放一些海鮮和屠宰后的雞鴨豬肉。
王憶舍得投錢,這島嶼發展的很快。
所以什么新農村、什么鄉村振興,這些事都很簡單。
有錢就行。
初十,22號,撥云見日,外島連綿了兩三天的陰雨天氣終于結束。
這場春雨破開了海島冬日迷霧,喚醒草木春季的生機。
雨幕落下,一座座小島就在跳出的太陽里迎來蛻變,海風漸暖、海水漸藍、草木將綠。
諸多鮮艷的顏色在和煦的陽光里交相輝映,構成了含有藍色又點映絲絲綠痕的春光!
這便是外島的只此青綠。
外島氣候很好。
還沒到元宵節呢,漫山遍野的樹木已經長出嫩芽,野草更是開始拔絲,投影于人眼睛,于是島上山上開始映上了青綠色。
生活是個圈,節氣也是個圈。
又是一個春天降臨東海,外島漁民見慣的春日,又在一座座島嶼上開始嶄露頭角。
王憶帶上秋渭水和老黃、帶上一些勞力去甩梭魚——
梭魚漁汛到來的時候,狗都能捕撈到這東西,因為它們身軀比較長,狗眼疾手快也能咬住它們。
此時紅樹島上春色更濃。
遙望海島還沒什么,但靠近后能看到不久前光禿禿的樹木也全數抽芽了。
到處都是嫩芽。
他們趕到的時候,碼頭處正在忙活,有建筑隊在從運輸船上往下卸建筑材料、卸裝備。
而在旁邊則有幾艘漁船飄蕩,船上有人皺著眉頭,在岸邊則有一群人盯著他們虎視眈眈。
船上的是漁民,岸上的是天涯島社員。
雙方沒有劍拔弩張,但空氣里的氛圍可不太好。
王憶乘船到來,雙方都有些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