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走,去看看你們天涯島蓋的樓房啥樣子,一共三層高?還是教學樓?”
“這就叫重視教育啊,咱們得向著王隊長、向著王老師學習,咱們都要響應國家號召,要重視孩子的教育!”
聽著他們的奉承話,王向紅眉眼含笑,忍不住露出得意之色:“你們這幾個人、這幾張嘴巴,真是犀利了。”
“我們這次上梁主要是個代表性活動,因為往后我們生產隊要斷斷續續蓋起一座座小樓來。到時候其他的房子就沒有上梁這個事了,今天一應代表了。”
黃志武說道:“那可別,蓋房子怎么能不上梁呢?”
“老黃你家還在城里有親戚呢,然后這都不懂嗎?蓋樓跟蓋平房不一樣,壓根用不著上梁。”多寶島丁家的隊長丁德水笑嘻嘻的說。
黃志武正色說道:“這個我能不知道?我姐夫家里去年剛蓋了樓,流程我門清!”
“要蓋樓得找專門的工程隊,對吧?人家不叫上工叫施工,先去考察你家的地質,再測量,給出一張建筑圖紙,照著圖紙來打線、挖地基。”
“后面還要扎鋼筋和澆灌混凝土,最終砌磚墻,同時根據電線圖紙跑線、安裝門窗,這樣等房頂蓋好了就基本差不多了,去粉刷粉刷外部,安裝玻璃就成了。”
他指著已經建起的三層樓繼續說道:“喏,這不就是開始粉刷外部了嗎?”
王向紅遞給他一支煙卷,說道:“志武說的一點沒錯,就是這么著,不過我們山頂上蓋房子不用打地基了,地面夠平活就行啦。”
黃志武得意的轉了轉手中煙卷,說道:“不用打地基了,可也得上梁啊。”
“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它是有講究的,對不對?”
“你上梁是否順利,不僅關系到房屋的結構是否牢固,還關系到居住者子孫萬代是否興旺發達,這是千百年來留下的風俗,所以哪怕是樓房也該上梁。”
黃志武說的沒問題。
這年代蓋房講究房屋動土時請地匠看好地基、良辰吉日選好后方可動工,等房子快建好準備上梁時,親朋好友都送禮慶賀,整個過程好幾個階段,什么選梁、發梁、上梁、拋梁、待匠等等,講究可多了。
王向紅是老派人,尊重傳統風俗。
他覺得對于天涯島、對于外島來說,蓋樓代表了進入小康社會、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大事,得認真的搞。
所以向來低調的他才在這幾天各種托人去傳遞小學要竣工上梁的消息,這事必須得隆重,必須要熱鬧。
他不是為了顯擺、炫耀,單純是因為這是一件喜慶的大事,需要把喜慶的氛圍給搞起來。
整個上梁過程他都已經謀劃好了。
選梁選好了,外島用作大梁的木材最好是用樟木、檀木之類的,那是古代大戶人家的作風,老百姓最好的是用水杉木,他就選了水杉木。
發梁、上梁、拋梁的過程自不必說,他找了專人來負責,待匠這個收尾工作也做好選擇了:
今天王祥雄請假沒去上班,和漏勺兩個一起負責中午的酒席,生產隊為此殺了一頭豬。
有來看熱鬧、搶喜糖喜饅頭的外隊社員上來問王向紅:“王隊長,你們隊里準備好梁木了嗎?怎么也沒見著?”
王向紅樂呵呵的說道:“準備好了、準備好了,待會到了吉時就抬上來。”
隊里這次上梁是象征性的,他們不用真給樓房上一根主梁,也就不必照著樓房的尺寸選一根梁木。
要是真去選梁木那可就費勁了。
像是外島人在內陸沒有關系,不知道去哪里的林場木料廠買到合適木材當主梁,只能自己在山里準備。
選做主梁的木頭要求很高,起碼得主干筆直無彎曲,沒有鳥筑巢和蟲蛀蟲咬的痕跡。
另外在玄學方面還有講究,比如忌諱使用一條根的樹,像松樹為什么筆直結實卻不能選作主梁?它就是一條根。
這種樹木當主梁意味著主人家后嗣只有一條,而中國式家族長講究開枝散葉,這樣的講究自然不好。
不過王憶覺得當今時代國家有計生政策,只生一個好,這樣用一條根的樹木當主梁也挺好。
這講究符合國策和宣傳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