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動船也有搖櫓小船,對鰻魚苗是志在必得了。
船員組成方面都是海上作業組的好手,另外王憶還帶上了大迷湖——
這年頭治安不好,去外地海上作業難免會發生點什么治安事件,有個大迷湖這種身板的人可以震懾不少人。
上船的時候他叮囑大迷湖,不準笑,要板著臉或者什么表情也沒有。
大迷湖收起習慣性的憨笑,穿上一身牛仔服后,整個人跟戰爭機器似的……
就此,船隊準備完畢,可以出發。
他們是聽了氣象廣播后出發的,四月下旬,天朗海清。
錢塘海外面有個海線島,是一座挺大的島嶼,只是島上澹水資源貴乏,所以是個無人島。
這島嶼周邊一帶的海域便是捕撈鰻魚和鰻苗的好地方。
它位于北緯30度海洋水產黃金線,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中國古老漁汛發祥地之一、鰻魚捕撈地之一。
海線島的名字就來源于鰻魚苗。
鰻魚的生活史分為6個不同的發育階段,內陸人不太清楚,鰻魚是一種很神奇的魚。
拿它的性別來說吧,鰻魚的性別是環境決定的,族群數量少時,雌魚的比例會增加,族群數量多則減少,這個整體比例是為了族群的穩定。
而拿它們的樣子來說,鰻魚為了適應不同環境,不同階段的體型及體色都有很大的改變:
首先是卵期,鰻魚在深海產卵。然后成為葉鰻,此時身體扁平透明,薄如柳葉,便于隨波逐流,能在大洋中隨洋流進行長距離漂游。
再然后是玻璃鰻,當它們接近沿岸水域時,身體會轉變成流線型,減少了阻力,就可以脫離強勁洋流了。
接下來是鰻線,它們靠近河口水域時,開始出現黑色素,養殖業鰻苗就是捕捉它們。
再接下來進入河流成長為黃鰻。
最終是在成熟時,它們魚身轉變成類似深似深海魚的銀白色,同時眼睛變大,胸鰭加寬,以適應洄游至深海產卵。
這時候就是成體鰻魚,也叫銀鰻。
正是因為鰻魚的發育階段中有這么多的不同變態,所以就導致鰻魚苗不能用人工繁殖來培育,只能捕撈了鰻線,然后澹水養殖成銀鰻。
而海線島的名字也跟鰻線有關。
早年鰻魚不是很受漁民歡迎的時候,這地方因為是長江入海口,導致鰻魚極多。
鰻線階段的鰻魚從海里往長江游,期間滿滿灑灑、不知其數,就跟海里飄著一條條黑線一樣。
漁民們叫它們為海線,這種情況下便有了海線島。
船隊趕到海線島一帶的時候,正是傍晚。
晚霞滿天。
海風徐徐。
漁船貼著海線島行駛,發現島上有簡易的碼頭,上面停靠了船,然后島上有煙霧被海風吹的飄搖。
王東虎便納悶的問:“哎?海線島上現在住上人了?”
有人看到了他們的船隊,便跑到碼頭來使勁揮手。
王祥海以為這人需要幫助,便指揮漁船靠過去了。
結果這人喊道:“老板、各位老板,你們吃飯了嗎?”
王祥海說道:“沒有呢,不過我們有糧食,怎么了,同志,你那邊斷糧了?”
漁家人樂善好施,自己有糧食,那在海上看見斷炊的無論如何都會幫扶一把。
結果漢子笑道:“不是,我們這里也有飯,我們島上開了個飯店,專門做鰻魚飯還有烤鰻魚的。”
“老板,你們要不要來試試我們的鰻魚飯?可好吃了。”
王憶聽的心動,問道:“你們的鰻魚是新鮮的嗎?”
這漢子聽的笑了起來:“老板,你是故意考驗我嗎?”
“我們這里最有名的是鰻魚飯,都是七十歲以上老阿婆做的,她們燒了一輩子鰻魚飯,燒的可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