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宣武城六扇門卻是出乎意料的,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何的進展。
而作為六扇門銀章神捕的“落筆書生”百里魁蕩,恰恰是在那一日“閉門讀書”。
真正是兩耳不曾聞見窗外之事。
沒有了這位外景高手的示意表示,就憑宣武城六扇門里的力量,再借給他們幾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在那個時候冒頭啊。
這也自然讓大晉在這件事上失去了開口的法理,可是把神都趙氏,連帶著大晉九大世家的人給憋屈的不行。
而在這浩浩蕩蕩的風塵擾擾中,可以說整個江湖的水都被攪成了一團糊糊,在這樣的前提下,真武派里突然悄悄多出一個“人”,就真不太不起眼了。
“張師兄,你又在這里練功了啊。”
“嗯。”
“那我不打擾你了。”
“嗯。”
獨峰上朝陽漸漸升空,再是精純不過的朝霞紫氣也瞬息間開始飛速的蛻變成赤灼的大日炎光。
并未顧得上張遠山遙遙感應天空中升騰起的朝陽,下一瞬口一張,就在只有真武派真傳弟子才能修習到的真武玄功的指引下一口將那朝陽第一縷紫氣咽下肚。
每日端坐朝陽之下,吸納分割日夜昏白的第一縷朝霞紫氣,從來都是一位道門中人每一日必須要做的功課之一。
不論那人的修為高低何如,也不管那人修煉的是何種心法神功,這都是一位道士必須要遵循的一場功課。
正所謂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作為真武派真傳的張遠山深知,或許這一次兩次、三次五次、百次、千次的功課并不會為他帶來多少的益處,但這功課越是到后,就卻是會為自身帶來難以想象的受益
與之相比,道門常見的幾種日常功課,實際上也都有著如此類似的功效。
比起那些路途越走越窄,甚至是到最后前途無路的邪派魔門,道門武者的功力為何越老越純,越老越深,越老越是容易厚積薄發,突破境界
還不是因為這一點一點的日常看似極不起眼的積累
在天下武林門派都在想著自己門派該如何向下傳承時,道門的歷代先賢卻早已將護持道門萬億載不衰的法門藏于日常生活之中,對此每每想起,張遠山也是不由欽佩異常。
在伴隨著這一口朝陽紫氣的吸納,張遠山只覺自己左耳天聰竅略感溫熱,頓時心底一動。
他仔細掐算了一下自己的修行進度,張遠山已經推算出如何按照自己現在的進步速度,最多六個月自己就能突破此時的屏障,成為一位六竅武者了
“六竅武者啊”張遠山目光有些黯然“真的太慢了,和那些天才比起來,我的天資唉”
明明才不過雙九,卻早已有些老成持重的臉上更是帶著再顯眼不過的迷茫。
道門武學中正平和,重厚積薄發,最忌急功近利,貿然捷徑。
所以在理論上一個個道士只有到了七老八十后,才真正是他們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