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桓同王陽明說著遠在京師朝堂諸公對他們在福建的所作所為的反應的時候。
京師之中,一騎飛奔而來,京中百姓只看一眼便認出,這是一名信使,看其身后的旗幡就知道,這肯定是某個地方的加急公文。
一般來說,似這等加急公文,只有某個地方上發生了大的天災又或者地方動亂才會以這種形式送達公文的。
不少人看著那遠去的信使的背影,露出幾分好奇之色,一些人更是猜測著,朝廷這是進入多事之秋了嗎,前不久從江南一封加急文書傳來,蘇杭一地的讀書人帶領著百姓硬生生的將當今權傾天下的劉公公派下去的稅吏給生生打死的驚人消息傳開。
這轟動性的消息如今還沒有完全沉寂下去,又看到了這加急公文。
位于皇宮之中的內閣內,一群吏員明顯比之以往顯得忙碌了許多。
內閣之中,首輔李東陽看上去似乎比之先前更顯蒼老了幾分,而閣老楊廷和看上去依然是那么的溫文儒雅,沉穩依舊。
不過自從王鏊被罷免了內閣閣老的位子,劉瑾終于如愿以償的將投靠其門下的兵部尚書劉宇送進了內閣之中。
自此內閣之中,劉瑾便有了焦芳、劉宇二人做為臂助,再加上其執掌司禮監,掌握著批紅之權,可以說如今劉瑾的權柄已經達到了巔峰。
只是盡管如此,內閣之中乃至朝堂之上也并非是劉瑾的一言堂,許多時候劉瑾的提議都會被百官強烈反對,哪怕是權勢強如劉瑾,也是無可奈何。
焦芳翻閱著地方上呈報上來的公文,以此查看地方上推行劉瑾新政的效果究竟如何了。
不過只看焦芳那神色就知道,劉瑾新政的實施怕是不順利。
嘭的一聲,焦芳一巴掌拍在桌案之上,猛地將一封公文仍在地上怒罵道“該死的,他李洪區區一個福建布政司參議竟然也敢上書反對劉公推行的新政,我看他這官也不要做了。”
說著焦芳立刻取來一份空白文書,當即寫了一份罷免李洪的文書,喊來一名吏員道“立刻將這一份文書送給劉公公,請劉公公批紅加印。”
隔壁房間當中辦公的李東陽、楊廷和二人聽得清清楚楚,卻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堂堂一名布政司參議,在焦芳這里說罷免就罷免了。
那吏員接過文書匆匆而去,就見一名吏員捧著一份加急公文快步而來道“首輔大人,福建加急公文”
“福建加急公文”
李東陽同楊廷和對視了一眼,眼中露出幾分凝重之色,先前李桓在河南開封府命人禁毀嵩陽書院的消息已經是讓他們頭痛不已。
本以為李桓去了福建多少能夠消停一些日子,可是現在來看,怕是他們想的太好了。
不過心中這般想著,李東陽還是第一時間起身,從那吏員手中接過加急文書。
此時焦芳、劉宇二人也聽到了動靜,走了過來,目光自然是落在了李東陽手中那一份加急文書上面。
四人做為內閣成員,自然清楚一份加急文書的份量,不過焦芳、劉宇倒不是太急,以他們對李桓的了解,就算是李桓在福建鬧出什么事來,倒霉的也不會是他們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