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會做成隨葬品。”稷居答道。
“隨葬給誰”
“自然是給我了。”稷居并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說出口的,“我們稷家人的陪葬品都會有谷物,曾經稷家最困難的時期,天災連連,地里顆粒無收的時候,就是前往先祖的墓之中請出了曾經封存的谷物救急。我自從擁有自己的封地之后,每年收獲的新谷,都會選出其中最好的一些存放起來,等到了離開的那一天,就將早就封存了谷物的罐子帶進墓,見到先祖也能有個交代了。往后若是稷家后人們再遇到天災,也能幫他們一幫。”
邵玄“”您老還活得好好地,就想著身后事了。
不過,稷居所說,確實是很多稷家人都會做的事情,稷家人早已不使用火葬,就算是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也會在弄到好的谷子之后,小心處理后收好,這是他們傳下來的習俗。
至于為什么是陶罐而不是銅器,因為,年代一久,許多銅器會生銹,除非是那些經過特殊處理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技術和信心,所以,從稷家先人開始就形成了習慣,用陶罐盛放谷物。而銅器不過是隨葬品之一,或許在其他人看來,那些精美的銅器是非常重要的隨葬品,當實際上,稷家人的墓里面,對他們而言,用各種陶罐和甕盛放的谷物,才是最重要的。有些會加封,用稷家的秘技保存許久,甚至千百年仍完好,而有一些不加封蓋的缽罐等等盛放的,則是給他們死后的自己的,象征意義是死后還是繼續有谷子吃,不會挨餓。
若是后人們進入先人墓,看到墓里并未加封蓋的陶缸或雙耳大甕內,都是腐朽的谷粒殼,甚至直接是腐朽灰白的谷物粉末,他們就會放上一些新的谷物在里面,以表敬意。
倒是有人膽肥想打稷家人墓的主意,可惜,沒人知道稷家人的墓在哪里。前往尋找的人,找著找著,就再也見不到人影了。
稷居帶邵玄見識了金谷田莊的各類谷物,看著千粒金順利度過第二劫,心中一塊大石頭也放下,有心情帶著邵玄出去走動。
最近因為附近各個奴隸主的田莊到了收獲高峰期,為了避免一些麻煩,直接封路,所以,這兩天邵玄都沒見到田莊們外有人徘徊。
走出田莊,邵玄又看到別的田莊里一些新的作物,有一種像是倒立著的玉米棒,一人來高,每一株只有一個,與他曾經在野外見過的某些植物比較相似,不過田地里的那些是馴化的穩定品種,能吃的,
“那邊的地是誰的”走在土道上,邵玄指著不遠處正忙活著的田莊,問道。
他們這里處在高處,所以能看到一部分田莊里的情形。
“那是易家人的地,是誰就不記得了。”稷居也不在意,那邊只是一個小莊子,種的都是一些在他看來很普通的東西。。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