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指導的老師吧,不可否認,這首水準確實相當高,但這不是方召這個年紀的人能作出來的!”..
“我也這么想,方召這方面才華是有,但獨立創作的可能并不大。先不說這種不急不緩卻又帶著厚重感的史詩性質樂曲有多難駕馭,沒有足夠的閱歷,沒有足夠的感悟,沒有足夠的時間積淀,區區小幾十年的經歷怎么作出來!”
“可能是入戲太深吧,不是都說方召演得好不過,如果真是獨立創作出這曲,那我只能說,方召這人,這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演戲和作曲不一樣,不是天才就能解釋的。我還是更相信這后面有人幫忙。”
“不是薛景就是莫瑯,莫瑯的可能性更大,畢竟薛景沒去崴星。而且,在崴星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方召跟莫瑯走得近,莫老爺子還經常送東西給方召,看上去關系不錯。”
“莫老不是早說過不收學生了嗎他老人家的關門弟子現在都五十幾歲了。”
質疑是質疑,但誰都不敢去問莫瑯,不過大家在心里更相信是莫瑯給予了指導。
很多年輕人的作品,說的是獨立創作,其實背后有一個團隊或者有厲害的指導老師幫襯。
“《創世紀》里方召就只投了這一首”
“以作曲者身份創作的,就這一首,不過,我聽我老師說,第十季壓軸曲里面,方召參與編曲了。”
“第十季的壓軸曲就是那個長達十分鐘的那個項目莫老爺子親自操刀制作的那首”
“對,據內部消息,那首里面編曲那一項,是莫老爺子親自加的方召的名。”
“行了,不用多說了,肯定是莫老爺子幫忙。”
一眾作曲大師們得出了結論。
不管那幫學院派的大師們怎么猜疑,方老太爺是堅信方召獨立創作了這一首。在他看來,自己這小重孫無所不能。
“我家小召就是天才!”
方老太爺笑瞇了眼。
次日晨。
老太爺和老太太一大早就準備了早飯。
只有他們兩人的時候,一般都是讓干休所食堂那邊送點粥點過來,或者自己簡單煮點早餐,不過方召來了之后,二老就親自下廚了,方召攔都攔不住。
大清早的,一大鍋飯,五六盤菜。
菜都是二老自己地里種的菜,以及方召讓牧洲那邊農場送過來的菜和肉。
一碗,兩碗……方召一連吃了五大碗飯。那一大鍋飯和桌上的菜,基本上都是他解決掉的。
老太太笑得一臉慈祥,沒覺得哪里不對。
老太爺則滿是心疼,心想:方召這孩子果然還是受苦了啊,又拍戲又作曲的,費力又費腦,能不累嗎!估計經常挨餓,連頓飽飯都吃不了,嗯,中午煮飯再加一瓢米。
其實方召沒想在這里吃這么多,他現在的確是很能吃,但二老年紀大了,做飯也不容易,做一大桌就更不容易了,就算現在的廚具大多智能,也不能讓二老太勞累。可是,攔不住,二老干勁十足的,方召也就只能在旁邊打下手幫幫忙,吃飯的時候吃得少了,二老還覺得廚藝下降,覺得更受打擊。
雖然方召吃得多,但他吃飯的速度快,等二老吃完沒一會兒,方召也吃完第五碗飯了。阻止了老太太添第六碗飯,方召幫著收拾桌上的餐具。
方老太爺拍了拍袖子上莫須有的灰塵,“咳,小召,走,散步去,早上吃飯之后得消消食。”
方召正要說話,有通訊提示,是公司那邊打來的。
老太太讓方召去房間里接電話,然后朝老太爺甩手:“你自己去走,小召還有事。”
“行吧。”方老太爺說得不情不愿,但也不想去影響方召的正事。
方老太爺垮著一張臉走出門,不過很快臉上又燦爛起來,加快腳步趕上前面那幾個同樣出來散步的老頭。
“哎,老李啊,昨天看《創世紀》了沒我家小召演得可好了!網上多少人也夸我家小召天才呢,不過看他們提起老軍團長,‘老方’‘老方’的,感覺臉熱,怪不好意思,你們以后還是別叫我老方了,要不換個稱呼”
被叫住的那位老干部僵著臉:“你哪來那么多內心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