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一說,幾位夫子更是眼中閃出亮光,對顧錦年更加喜愛了。
“錦年小友,果然非同小可,如今京都謠言四起,當真是令人厭惡,今日見到錦年小友,老夫也深感慚愧,差點被謠言所騙。”
“是啊,未曾想到錦年小友如此謙虛,大夏境內最近當真是多了一些胡言亂語之人,看樣子有必要請陛下嚴查一二。”
“人言可畏,眾口鑠金,好在錦年小友不理是非,當真可貴啊。”
幾位夫子紛紛開口,把顧錦年夸上天去了。
畢竟顧錦年的行為舉止,完完全全就是好學生啊,之前被誣陷,沒有大吵大鬧,反而是刻苦學習,最終一鳴驚人。
身為權貴,卻沒有一點橫行霸道,恭謙有禮,這簡直是完美學生的模板。
至于以前的鬧騰,在他們眼中看來,都是孩童玩鬧罷了。
周圍眾人,也紛紛露出酸溜溜的眼神。
尤其是一些方才爭論不休的學子。
他們為什么爭吵激烈不就是想在夫子面前表現
可結果呢
顧錦年啥話不說,上來就被一頓猛夸。
憑啥
長得帥嗎
“諸位夫子夸贊了。”
顧錦年笑了笑,也不覺得尷尬,因為說的挺在理啊。
“錦年小友,伱覺得此次江寧郡洪災之事,應當看重那方”
此時,有夫子開口,恰好詢問顧錦年,也算是考一考顧錦年了。
聲音響起。
眾人紛紛看向顧錦年。
也很期待這位大才能說出什么道理。
“回夫子。”
“學生認為,洪災之禍,其關鍵還是在人。”
“朝廷既已派人鎮壓水妖,即便這妖怪再詭計多端,也會收斂一二。”
“所以重點還是在百姓身上,而對于百姓來說,糧食永遠排在第一。”
“與其說看重那方,倒不如說什么最為重要。”
“只要糧食管夠,問題不會太大。”
顧錦年出聲,這是他的見解,沒什么很大的建樹性,不過卻點出了核心。
幾位夫子紛紛點了點頭。
的確,無論是救災還是鎮妖,關鍵還是在人身上,只要不引起民變,不讓事態愈發嚴重,其實咬咬牙,災禍便能渡過。
而民變的根本,就是糧食。
吃飽了,啥事沒有,重建家園。
吃不飽,命都沒了,誰還有閑情聽你這個那個
“江寧郡糧草充實,號稱魚米之鄉,學生有幸去過江寧郡,米商極多,即便是官府存糧不足,光靠這些商販囤糧,也能撐過。”
“按顧兄之意,是否是說,這次洪災,只不過是虛驚一場”
此時,又有聲音響起,只不過看似是提問,但本質上卻有點爭論的意思。
這么大的事情,從顧錦年嘴巴里說出來感覺好像問題不大,這如何不讓人爭議
“差不多如此。”
“只不過,就怕有人奇貨可居。”
顧錦年回答的很淡然,因為事實就是如此,糧食夠了,一切好說。
封建社會的人很容易滿足,吃飽了就沒事。
細數歷史,基本上所有王朝崩塌不就是因為民不聊生。
當然這跟朝廷沒有很大關系,主要還是因為天氣問題。
是的,天氣問題。
溫度上升,降雨量小,沒有豐收,糧食減產,但稅收不會降低,那么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匯聚在一起,就成了王朝崩塌的主要原因。
否則的話,憑借個人實力,什么大貪官,大奸臣,想要搞垮一個王朝這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嚴嵩和珅魏忠賢貪不貪王朝也沒有毀在他們身上啊。
當然這個邏輯,顧錦年肯定不能詳細解釋,主要是這幫人理解不了。
懂得都懂就行。
“奇貨可居”
“顧兄的意思是說,怕當地商販囤糧高賣”
有人出聲,直接詢問。
“不排除這個可能。”
顧錦年依舊語氣平靜。
“誰有這個膽子當真有人敢這樣,直接砍了。”
聲音響起,來自一名武將之后,脾氣也異常火爆。
而這些文臣之后卻皺了皺眉,顯然是對這種處理方式感到不滿。
“這種時候,這幫商人敢這般”
“在下覺得顧兄所言有些不符常理。”
對方繼續開口,認為這個節骨眼誰敢亂來
“啊對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