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侄兒已經大徹大悟,痛改前非,不能不守規矩。”
“以后無論是明面上還是私底下,我都喊您叔,一聲叔,一生叔。”
李基的覺悟,讓顧錦年徹底沒話說了。
拋開之前腦殘不說。
這覺悟真是頂級。
“行吧,往后好好學著。”
“李基。”
“你好好給我記住這句話。”
顧錦年點了點頭,隨后看向李基,極其的嚴肅。
“叔您說,我聽著。”
李基點了點頭。
“一家人不害一家人,怎么鬧都是自家人的事,對外要同仇敵愾,知道嗎”
顧錦年無比認真。
這是提醒。
“錦年叔,你放心,我明白,從今往后侄兒與他們分道揚鑣,劃清界限。”
李基點了點頭。
“行了,好好休息。”
看李基這般,顧錦年也沒多想,不管李基是真心還是假意。
能不搞僵還是最好別搞的太僵。
也不擔心李基跳反,他距離皇位,最起碼還有五十年。
再說了,李基也沒有理由跳反。
不然腦子不是有問題
為了給藩王減輕造反難度,我把最大的國公勢力鏟除
如此。
轉眼之間。
三天時間過去。
而這三天內。
對于大夏大部分地方,都顯得十分平靜。
但對于江寧郡來說。
這三天,民怨四起。
整個江寧府外,到處都是難民。
有些難民還有點家當,帶來了鍋碗瓢盆,煮著一些糧米。
而有些難民,卻已經開始上山捕獵亦或者尋找野草。
大量官兵鎮守,威懾這些難民,只不過這些官兵心頭也毛,難民的眼神已經開始逐漸變化了。
從幾天前,滿是畏懼。
到現在,眼神之中不知道在想什么,動輒幾百雙眼睛看過去,有一種被狼盯上的感覺。
好在的是,官兵數量不少,朝廷也來了些人,還算是能夠穩住。
“他娘的,一石糧米賣一百二十兩白銀,怎么不去搶啊”
“這商,就知道發國難之財。”
“這群貪官污吏該死,米商漲價,他們無動于衷嗎”
“一石糧米,十之一二都參著砂礫,當真是畜生,不怕遭天譴嗎”
“這算什么你們還能買到糧米,我們吃的都是陳年舊米,昨天有一戶人家,吃了發霉的米,腹痛一宿,全家都走了。”
“這群畜生東西,不得好死。”
各種咒罵之聲彼此起伏。
民怨已經很重。
但更讓他們感到可怕的是。
依舊有源源不斷的災民朝著江寧府涌來。
此時此刻。
江寧府內。
張旸也面無表情聽著匯報。
“郡守大人。”
“根據官府統計,昨日餓死十二人,因霉米致死九十五人,七人死于斗毆,共計一百一十四人。”
聲音響起。
道出這個數字。
而張旸卻面容冷清,望著對方緩緩道。
“非官府統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