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說,三皇子不由開口了。
“選擇其他人,反而會引來更多猜忌,但選擇顧錦年不一樣。”
“他在儒道上毫無建樹,突然一下一飛沖天,雖然第一時間給人不可置信,但更主要的是震撼。”
“即便是有人疑惑,那么第一時間也會詢問出這個問題,認為大夏才子那么多,沒必要選擇顧錦年。”
“這是算計。”
“而且,還有一點我想諸位忘記了,顧錦年的舅舅,可是大夏皇帝。”
“他得位不正,受世人質疑,當初更是屠戮不少儒道學子,深知民間讀書人對他有怨言,所以他必須要制造出一個讀書人。”
“一個絕世大才,來證明在他的統治之下,天命認可他,只不過這個人,不能是別人,必須是皇室的人。”
“太子,太孫都不行,那樣惹來的爭議更多,再者他們是要繼承皇位,所以也不能走儒道。”
“那么思來想去,顧錦年剛剛好。”
“如此一來的話,皇室,大夏書院,鎮國公,基本上掌握所有的天命,想要營造出這樣的異象,可能不會太難。”
三皇子也跟著分析,而且說的頭頭是道。
眾人聽后,更是愈發肯定,顧錦年有問題。
“當然了。”
“這些都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也不能完全篤定。”
“不過,這一次大夏詩會,可以見一見真章,大夏詩會,由九位考官各自出題。”
“若顧錦年當真有本事,一眼就能看出,若他沒有實力,那么也能看出,到時候可以慢慢清算。”
三皇子又補充了一句。
畢竟說了這么多,其實還是有些自我安慰。
到底怎么樣,還是要見到再說。
“三皇子所言極是。”
“恩,不過諸位兄臺,此番入大夏,還是要小心一點,一些東西不可亂吃,萬一他們使些下三濫的手段,那就遭了。”
“是的,大夏皇帝得位不正,品行惡劣,整個大夏風氣不正,我等千萬要小心一些。”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將大夏貶的一文不值。
而一旁的玉輦,卻沒有再說什么了。
“這個諸位自己注意一些。”
“不過,待會直接去大夏皇宮。”
“我父皇準備了三份厚禮,事情還多了,入了宮,諸位不要亂說話,畢竟不是我扶羅上國,須稍稍收斂一二。”
三皇子開口。
提到三份厚禮時,眼中更是充滿著笑意。
此話一說,眾人點了點頭。
但對于后半句話,卻不以為然。
他們很高傲,高傲的原因,是覺得大夏儒道無清流之輩,認為正統在他們扶羅王朝。
的確。
十二年前,永盛大帝入京后,大肆屠殺了不少人,其中不缺乏滿身傲骨的讀書人,而有些讀書人,跑到了扶羅王朝,傳授一些思想。
仇視自傲很正常,教育問題。
就如此。
一個時辰后。
扶羅王朝的車隊,入京了。
禮部也派人等候,沒有任何怠慢,帶眾人前往皇宮。
大夏以儒治國,為天國上邦,外使前來都由禮部來接待,扶羅王朝雖與大夏王朝暗中有摩擦,但明面上兩者都是大國。
自然要由大夏帝王接見。
此時,已是寅時三刻。
今日朝會也剛好來臨,得知扶羅使臣入京,百官也有些好奇。
按照禮部之前所說,應當是七日后再來。
提前七天,絕對沒有什么好事。
而當扶羅使臣入京后,果然有不同的消息傳來。
扶羅王朝使臣,帶來了大量奇珍異寶,這是國禮,但有一樣東西,卻引來京都百姓驚訝。
物件很大,足足有兩丈之高,看起來極為珍貴,價值不菲。
而且還用十二匹馬拉車,更是引來百姓驚訝。
扶羅使臣前來參加大夏詩會,雖然會帶一些禮物,但也不可能帶來如此貴重的禮物。
一時之間,引來百姓猜測。
宮外百官,也深感疑惑。
一些聲音也逐漸響起,但最終被宰相李善給打住。
寅時五刻。
百官入宮。
卯時一刻。
百官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