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讀書人,本就是學習圣人道理,從而思考新的道理,天地轉換,沒有任何事情是永恒的,即便是圣人之言,也總有合適與不合適之時。”
“孔圣之言,學生敬佩,但并不代表,學生就認可。”
“圣人言,人之初,性本善,我卻認為,人之初,性本惡。”
顧錦年繼續開口。
圣人是開創一個學問,為天下讀書人尋找一個方向,但這不代表圣人說的話,就一定是對的。
如果是對的,那為何人人不能成圣為何還有這么多戰亂
再者,因法制人。
每個朝代都不一樣,好比戰亂年間,百姓都吃不飽飯,你還在這里闡述儒道思想
亦或者,你快要餓死了,結果有人來一句,你有吃的,我沒有吃的,你當著我面吃,你還是君子嗎你若真是君子,你就應該先問我吃不吃。
你給嗎
圣人都不給你,你還給
所以,圣人的言論,是可以推翻的,只要你表達出來的意思,也是向善的,就沒有太大問題。
只是,顧錦年的回答,有些尖銳,也的確有些太莽撞了。
“放肆。”
“你當真大膽。”
“我敬你是世子,見你才華橫溢,倒也不想說什么,可你因一時意氣之爭,竟敢污蔑圣人”
“圣人不可辱,顧錦年,你當真放肆了一些。”
“顧錦年,你詩詞的確千古,我等欽佩,可詩詞畢竟是儒道分支,并非是核心。”
“這般言論,涉及學術之爭,又涉及圣人,你還沒有資格,不配談論。”
“非大儒,不可言圣。”
一道道聲音響起,不少大儒都忍不住發聲。
顧錦年的話太放肆了,竟然推翻圣人言論,這觸到了他們最大的核心。
若現在不發言,就意味著認可或者認同,那豈不是欺師滅祖
學術之爭,絕對不止是牽扯利益那么簡單,影響很大很大。
“會寫兩首詩,就當真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嗎”
“莫說你寫出幾首千古詩詞,就算你寫出一百首,一千首,你也沒有資格評價圣人。”
“這就是圣子端是可笑,竟然污蔑圣人,此人若在我扶羅王朝,他活不過三日。”
“詩詞再好,也不過是多些才氣,你心中無圣人,也不懂經義,就妄自污蔑圣人,找死。”
扶羅王朝的才子也忍不住了。
在這一刻瘋狂辱罵顧錦年。
孔宇則心中大喜,本來這件事情自己徹底身敗名裂,卻沒想到顧錦年自尋死路。
可謂是一盤好棋,被顧錦年直接下爛了。
一旁的孔平,內心則充滿著蔑視。
顧錦年還真是囂張跋扈習慣了,這種話也敢說,就真的不怕死嗎
學術之爭。
這是天大的事情,孔圣學術,被天下讀書人推崇,往后的千秋圣人,百世圣人,天命圣人,都是根據萬世之圣的學術,進行闡釋,從而成圣。
自孔圣開創儒道之后,也有不少試圖想要推翻之人,但結果下場都很慘。
時至今日,也有一些讀書人,開創不同的學術,可結果呢雷聲大雨點小,壓根翻不起什么浪花。
顧錦年今日難不成想要蚍蜉撼樹
面對眾人責罵。
顧錦年無動于衷。
而傳圣公依舊沒有任何惱怒。
但臉上的笑容也收斂了不少。
“世子。”
“你沖動了。”
“此事我知道,是我兒不對,你心有怒火,老夫明白,今日老夫可以代替宇兒向你道歉。”
“可方才的話,世子要向老夫道歉,圣人不可辱,否則惹來天大麻煩,老夫也無能為力。”
傳圣公開口。
一番話,可謂是一字不錯。
將顧錦年推到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方,不管顧錦年現在怎么做,都惹上了麻煩。
“這件事情,到此為止。”
“錦年,不要爭了。”
蘇文景出面,他拉住了顧錦年,一眼看穿傳圣公是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