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錦年純粹就是杠到底了。
實際上,從一開始,自己的確可以選擇妥協,原諒孔宇,與孔家做個人情交易。
孔宇磕頭與不磕頭對自己來說沒有太大影響,磕了這個頭,自己又不能成圣,不磕這個頭,也不在乎什么。
可顧錦年為何這般杠到底。
無非兩點。
其一,孔宇之行為,令人作嘔,這是孔家世子,按理說應當是年輕一輩的榜樣,可卻諂媚他國使臣,打壓大夏學子,這種行為叫什么
叫賣國賊。
而且屢次三番找自己麻煩,這要是忍,天下人都得笑話自己。
其二,也是最大的原因,那就是自己絕對不能和孔家點到為止。
為什么
這大殿之上站的人是誰
是自己舅舅。
大夏永盛皇帝。
顧家與孔家有仇,對皇權來說是一件好事,文武不對立,倘若當真有一天,顧家真的敢造反或者是做一些有的沒的。
出師無名,孔家必是第一個跳出來大肆抨擊者,如此一來,顧家真想要造反,必然而然要付出血淋淋的代價。
幫助永盛大帝造反之時,孔家也是將顧家罵的狗血淋頭。
如果顧家又幫太子亦或者任何一人造反,那顧家的名聲也徹底臭掉爛掉。
到時候新帝會怎么想而且顧家做了一次也就算了,做了第二次外加上天下文人抨擊,顧家早晚要被清算,而且絕對是斬草除根,滿門抄斬的那種。
可如果自己點到為止,與孔家和解,孔家承情,那在皇帝眼中這算什么事情
方才傳圣公出現,顧錦年只看了一個人,那就是自己這位舅舅。
他看似面容溫和,甚至帶著笑意,可眼神當中的不滿,他看到了。
大儒當著他的面,參拜傳圣公。
這算什么事情
有一個極其尖銳的問題擺在面前,是皇帝大,還是圣人大
正常來說,都會說圣人大,連皇帝都認為圣人大,為什么因為圣人已經不存在了。
早就逝去了,皇帝沒必要去跟一個死去的人爭名譽,沒有必要。
可現實中,就必須是皇權第一,集權制度,在大夏王朝,權力最大的人就應該是皇帝,誰要是敢挑戰皇權,誰就得死。
大儒的表現,讓自己舅舅很不滿,但他不能說,還必須要偽裝。
如果自己還跟孔家人和解,你好我好,那可以保證的是,自己這位舅舅,就算是心胸再寬闊,再有雄主之心,也容不下一個左右逢源的顧家。
顧家是武將世家,出了自己一個文人,這不算是一件好事,若不是自己舅舅乃不世帝王,外加上自己也算是半個李家人。
說實話,誰當皇帝允許國公之首的后人是儒道大才
武也是你們第一。
文未來也是你們第一。
那要我這個皇帝做什么要不你來當
這第二個原因,才是顧錦年為何一直杠到底的原因。
顧家與孔家之間。
絕對不能和解。
鬧就要鬧到你死我活,什么撕破臉不撕破臉,要做到水火不容,你巴不得我全家死光,我巴不得你全家死光的程度。
這樣皇帝才會安心,他才不會出手。
當然,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識。
那就是顧錦年不爽孔家,賣國賊,該死。
千刀萬剮都活該。
“嘶”
“顧錦年,你越來越囂張了。”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好一個百花殺,我等儒者,在你眼中,竟全成了偽儒”
“不聽爾言,就是偽儒虧我方才還覺得,你顧錦年有不世之才,沒想到你竟然有這般想法。”
“好一個我花開后百花殺,那今日你殺一個給老夫看看。”
這一回,不少大儒真被氣到了。
在他們看來,顧錦年的確有污圣嫌疑,只不過可以理解為顧錦年意氣之爭,少年心性。